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情景;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国防等方面。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化学知识点的繁多,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量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当,往往对很多知识理解、认识不充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所以,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这门课程缺乏了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化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提高自己授课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中学基础学科,与别的学科一样,首先应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教学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尚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要使其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来抓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焕发出学习激情。
1.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在每一堂新课开始时,我们都会设计一个新课导入,导入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连接旧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在这承上启下过程中,如果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会深入地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可以列举身边的有机化学现象,衣服沾上油渍如何去除?足球运动员碰撞倒地后,喷了一些雾状的物质就可以继续踢球,这种物质是什么?通过这几个简单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幻想的世界,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深入学习的好奇心。
2.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抽象思维运用较多,时常要进行推理、运算和判断等,这离不开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要使学生开动脑筋,就需要学生自己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提问就是刺激学生开动脑筋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间按一定的个数比进行的,单个的微粒非常小,肉眼看不见,也难于称量,那么我们该怎样把微粒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这样设问,可通过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惊奇和疑问,进入兴奋和积极的思维状态。
3.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课堂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最为突出。如果我们积极运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必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化学课堂趣味性。比如,对于一些危险性化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成动画,使学生在观看动画过程中,形象地、直观地体会实验过程,感觉实验的剧烈程度,感受实验的危险性。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化学课堂趣味性。比如,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同学之间的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边讲边实验法,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
二、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情景,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新奇性,这离不开实验优化设计。比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一定会兴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补充一点——再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如此反复实验,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继而想得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2.注重实验操作的趣味性
很多化学药品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因此,化学实验操作有一定的规范性,如果实验中有错误的操作,轻则影响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重则会发生实验事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当然,规范不一定就是死板。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同时,注重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在安全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代替教师做演示实验,教师在实验后总结学生操作的失误或错误之处,这样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演示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真正进入探索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联系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了以后走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就是为了用。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及时介绍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知识,这些现象多发生在学生自己周围,所以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十足的兴趣,能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加强了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介绍粗盐和精盐的区别,介绍铁生锈的条件及预防,介绍各种化肥的正确使用等。将这些学习对象联系到教学中,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根据新课标设置,在学完《化学1》和《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后,学生还可以选修《化学与生活》。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地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服务。因此,在讲授必修课程模块时,我们应有意识介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又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介绍有关漂白剂的类型、原理。许多漂白剂与中学化学知识有关。漂白剂主要分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氧化型又分氯系和氧系,氯系脱色剂有氯气、次氯酸盐、ClO2等;氧系脱色剂有O3、H2O2等,因其在漂白过程中产生无毒害废水,已成为绿色化学型脱色剂的典范,在脱色工艺中迅速发展,并受到重视。另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池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其使用量亦随之大幅度增加,由于资源紧张和治理环境的需要,废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使废电池资源化和无害化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设想。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极具时代气息的学科,增强了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利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说,化学给人以知识,那么化学史则给人以智慧。化学史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描述,揭示了化学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们的祖先在化学工艺和实用化学方面曾有过重要发明、发现和创造,为化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如公元前11世纪就懂得用高岭土制造原始瓷器;战国时代就懂得用生铁炼钢,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的发明;在近代,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等。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这些化学史实,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化学的过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结合当前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的化学事业而努力学习的拼搏精神。
化学史中,许多科学家热爱科学、默默奉献、不畏强权、不求名利,甚至不惜生命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无疑会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化学教学中。通过这样从多方面提高化学课堂趣味性,完全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唤起了学习化学的激情,他们才会自觉地、不断地坚持学习,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系列——互动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03.
[4]旷湘平.把握学科特点,实现化学教学价值[J].化学教学,2010(7).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51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