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何素蓉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遂宁269200)

【摘要】应试教育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近年来,这种弊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所认识,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逐渐的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及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问题,本文主要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59-02

随着社会竞争的逐渐加剧,家长、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长辈的期望、周围环境的刺激都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十分的不成熟,面对外界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很容易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学4~6年级学生,调查人员从某市四所小学的4~6年级学生中挑选了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各年级分别有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剔除掉不完整、存在明显说谎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559份,其中四年级学生有184名,男生93名,女生91名,五年级学生有193名,男生99名,女生94名,六年级学生有182名,男生88名,女生94名。调查使用的问卷是调研人员参考相关文献自己编制的,共包括72个条目,共有9个应对方式因子,即幻想、自责、解决问题、攻击、转移注意、求助、合理化、压抑、退避,每个对应两个答案,“是”或者“否”,有两种计分方式,“1”分或者“0”分,实践分析表明,该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4~0.86。

采用心理健康测验的方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心理健康测验表中有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冲动倾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对人焦虑以及恐怖倾向。各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为标准分,所有内容量表标准分相加可以得到全量表总焦虑倾向标准分。

心理健康诊断测表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两种调查方式间隔时间应小于一天,调查完成之后将所有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之中,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管理及分析。

2.调研结果及结论分析

2.1小学生应对方式

通过对小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按照各种应对方法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小学生受到挫折或者面对各种压力时,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幻想及求助,相对而言,合理化、自责及攻击的方式使用较少。方差分析之后发现,合理化、转移注意、幻想、攻击因子年级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就转移注意、幻想及合理化几个因子而言,六年级学生的得分最高,而就攻击因子而言,四年级学生的得分最低,也就是说,六年级学生在应对挫折或者压力时更多的是选择合理化、转移注意以及幻想几种应对方式,四年级学生更少选攻击这一种应对方式。

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就解决问题这一因子而言,女生的得分比较高,就合理化及攻击这两个因子而言,男生得分比较高,也就是说,女生更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这一应对方式,男生则更多选择攻击或者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2.2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学生的总焦虑倾向标准分等于或者超过65分就说明学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学生在某个单独的内容表上的得分的标准分超过8分,说明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检验结果表明,各种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冲动倾向10.0%、身体症状7.3%、学习焦虑5.5%、对人焦虑5.4%、恐怖倾向4.4%、过敏倾向1.5%、自责倾向1.0%、孤独倾向0.6%、总焦虑分0.5%,其中有22.9%的学生至少存在一项以上的阳性症状因子,其中人数比较多的分别是冲动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以及对人焦虑。年级间学生学习焦虑问题及对人焦虑问题的检出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四年级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情况大于五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的对人焦虑情况大于六年级,性别间差异检验表明,学习焦虑情况,女生人数高于男生人数。

2.3小学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分析

对比分析小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发现,合理化因子与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无显著相关性,求助与身体症状、孤独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无显著相关性,转移注意与孤独倾向无显著相关性,其余的几个应对方式因子均与心理健康诊断的几个检测因子及焦虑分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除解决问题这一因子与心理健康诊断检测因子及焦虑分呈现负相关性,其余的呈现正相关性。

将应对方式分子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检验的各内容量表级总焦虑倾向标准分作为因变量,然后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求助及合理化因子对于心理问题预测有着正向作用,解决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因子而言都有着负向的预测作用,由此表明,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解决问题才应该是正确的应对方式,求助及合理化对于心理健康同时有着积极及消极的影响,而压抑、攻击、退避、幻想、转移注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消极影响。

3.结束语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了某学生的6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分析,通过科学调研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教师日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红梅,冯维.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家庭功能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

[2]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13(04).

[3]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