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红(大名县黄金堤乡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本文从营造质疑氛围、创设质疑情境、留给质疑空间、教给质疑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质疑,通过培养质疑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思维活动。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对课堂提问给予了充分肯定。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能问、会问。
1.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耐心,使其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质疑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质疑的兴趣。如我班学生韦东,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较差。一次课上,我花了15分钟引导学生学完“排队论问题”,问到:“同学们都学会了吗?”生答:“会了”,我又问:“还有问题吗?”学生齐答:“没有。”正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发现坐在第一排、平时很少举手的他把手举得高高的。就问:“韦东,你有什么事?”他说:“老师,为什么求三艘船等候卸货的时间总和最少,不直接用“8+4+1”来计算?”听了他的问题,我简直火冒三丈,因为刚花半节课讲完的例题,他仍是一窍不通。我正想发火时,看到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充满渴望。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说:“你真是个会提问题的孩子!”“同学们,谁能帮帮他?”在同学们的讲解和帮助下,他明白了为什么。
此时,我又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每天都能这样开动脑筋、认真听课、而且还会提出问题,你的成绩一定会很棒的!”这节课连续几次得到表扬后,他很激动。
从那以后,他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不管在课堂,还是在课余,都经常带着问题来问我,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差生变为中上生。
这节课让我体会: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新的追求。
教师只有善待“问”,才能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可能,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就会压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才能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2.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乐问”
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的直接动因。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惑,从而产生疑问,这表明他们对问题有了兴趣,想方设法去探究。兴趣高,学生就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就灵活敏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善待这种求知的萌动,创设一种有趣并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自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起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的情境。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多位数,然后我演示不用计算就能快速判断各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感到好奇,从而产生疑问:“老师,您怎么这么快就能判断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这种质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新知的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3.留给质疑的空间,让学生“能问”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环节,每节课设问“无数”,总是用问题牵着学生走,想把学生引导到教学重点上,老师问个不休,问得过细,学生像台机器一样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和空间。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更新观念,将质疑恰到好处的引入课堂,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后,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之前,我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待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我给出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作为探究材料,让学生们讨论、交流,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它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一特征。这样的环节,不仅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创新能力。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敢问、乐问、能问,更应该让他们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善问就不会学习,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在教学数学概念时,让学生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可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在教学计算题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在教学解答应用题时,质疑“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这种方法是不是最好的,还有其它方法吗?”通过这样的质疑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提问方法,进而会问、善问。
收稿日期: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