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如何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

张成文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第二中学张成文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在现代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运用于课堂的条件下,教师语言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充满知识和睿智,富有启迪,循循善诱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生动的教师语言,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则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课堂讲话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性的语言,它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达到预定的效果的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点在于都要有教育性、启发性、针对性、科学性,但不同的是语文科的教学语言还要具有示范性,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介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语之间的特殊形式的语言,它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而是二者的结合。是经过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洗炼化的语言。它既不是教材语言的复现,也不是演讲语言的描摹,除了要符合准确、鲜明、生动的一般要求外,它还应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丰富性和凝练性的统一,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高雅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这些"统一"的结合点,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与讲求严谨和逻辑的学科不一样,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和摄取力,要在勾玄提要中触发学生思考,要呈现出抑扬顿挫、波浪起伏的声韵。打个比方,它应象一篇文章那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练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论说性语言。这些贴切的语言的选取,来自教师平时聚积的"语言仓库",所以,教师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多进行知识储备,多阅读多积累,在备课时应精心斟酌,在上课时方能成竹在胸。二、与讲究运算和推理,充满理性色彩的学科不一样,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课文的教学,应采取相应的语言予以表达,或激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蕴蓄,喜怒哀乐悲忧恐惧都要适度合拍,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在施教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善于发挥语文的情感因素,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量。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纯净、明快,决不允许有方言土语的羼入。有些教师认为方言土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是不对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保持汉语规范化的特点,教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吸取信息,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语病和口头禅,以免给语言造成污染,占用了课堂时间,影响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重视思想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底蕴。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要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情感和意志,就必须将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展开,转化成外在语言,这个过程需要恰当地遣词选句,并要符合一定的思路和逻辑,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将内在思想转化成外在语言,就必须过好遣词关、选句关和逻辑关,要学好语言学、逻辑学,要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和思维规律,为外在语言的表达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教师要学会对外在语言的调节和控制。当教师在课堂上将思想和情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补充或修正,加以调节,也可以借助体态语言如姿态、表情、手势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现力。但课堂讲话往往是临时遣词造句,难免出现语病或表达上的不清楚,在加上讲话是以声波为传递信号的物质条件,学生不可能反复研究没有听清楚的话,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允许用学生听不懂的古代汉语、外来词语、生僻词语和方言土语来表情达意,而要求讲话时句子要简短,表意要直接,使学生听得清楚。所以,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写好教案或讲稿,备课一定要“备语言”,还要有应对课堂新变化的语言的准备。教师既要按照准备好了的教案去讲,以发挥书面语言精确的优势,又不可照本宣科,以发挥口头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灵活生动的优势。课堂讲话以口头句式为主,但应与书面句式交替使用。一般说在描述或讲析时多用口语,讲到重点、关键处或解释概念时,用上几句较为简括而完美的、富于逻辑力量的书面语言,能够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讲课是可以适当运用恰切的体态语言,达到与有声语言的统一,使语言表现力更加丰富多采,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讲话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说,教师外在语言各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和调节、控制,是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训练的一项技能。三、教师要努力提高外在语言的素质。教师教学语言还应讲究音质、音量、音速和音色,努力提高课堂语言的素质,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一般地说,音量应以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入耳为准,过高过低、过强过弱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之感,以致破坏了学习情绪。音速应以中速为宜,有些内容学生要做笔记,有些内容要给学生留有思索余地,语速太快,会使学生承受不了,语速太慢,学生容易“吃不饱”。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意各阶段语言的不同表现,起始阶段的语言,宜新颖、有趣、简明并舒缓徐进。分析阶段的阶段的语言,宜准确、深邃、犀利而波澜起伏。课堂高潮的语言,宜情采飞溢且渐趋高亢。结束阶段的语言,宜概括重述且微昂稳收。这样,以音质激发入耳的兴趣,以音量拨动学生的心弦,以音速牵动学生的情绪,以音色烘染课堂的气氛,就能把课堂教学营造得深刻形象、生动引人。当然,教师语言的素质受生理条件的限制而有差别,这就需要以教学效果检验自己讲话能力的优差,知所扬弃,从而刻苦练习。教师尤应善于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始终监听着自己语言输出的清浊徐疾,注视课堂动静,观察学生反应,对自己的语言作出正确的判断,注意因势调节。四、教师要提高课堂语言表达的有效度。课堂语言质量的高低,关键是语言交流的质量。教师必须练就精选语言,准确而流利地表达的功夫。教师课堂教学应该惜话如金,言必有用,不许说与本题无关的多余话和废话,即使举例,也要以证明问题、讲清事理为度,特别要控制语言表达的重复。有些内容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关键语句、写作技法、思想底蕴,有时要特意加以重复和强调,但这是有意识的、必要的重复。施教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反馈,当察觉到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没有被学生顺利吸取的时候,应立即作必要的重复或强调。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具有把握课堂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当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宜用最简洁的语言给予肯定或纠正,而不再复述学生回答的内容。所以,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随便讲话或只注意讲话的修辞技巧而缺乏实际内容,便不能保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能。

总之,教师一定要坚持磨练讲话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书本上的东西精要地表达出来,有发挥,有删节,有声色,有含蓄,学生能从你的语言、姿态、眼神的变化中领会此中真意。这样的讲话,不仅对学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课堂讲话水平的高低,与对教材领会的深浅有关,与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实践经验有关,与是否坚持不懈地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有关,语文教师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历练课堂讲话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