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中学736300
在多年的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存在着较大的数学学习“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主要由牧区长大的孩子组成。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有效地促使其“自能发展”,是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数学成绩甚至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数学“弱势群体”的成因
1.思维能力差,缺乏“悟”性。牧区长大的孩子,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平时和外面的世界接触、交流得少,其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受限、受阻,缺乏“悟”性。在小学学习数学的基础就薄弱,进入中学后,数学内容的突然增加,抽象思维的骤然增强,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具体思维板块”与“抽象思维板块”发生剧烈碰撞,产生矛盾,他们由于“悟”性不足,思维质量普遍不高,对数学概念的描述与理解不全面,往往只流于形式和表面,难以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2.思维惰性强,缺乏“活”性。牧区长大的孩子,由于受其生活习惯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心理上存在过分依赖倾向,从而导致思维惰性的产生。他们对数学学习总满足于固有模式,不能灵活思考;对数学概念,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导致理解的片面、刻板、僵化;对探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只求结论,不深究其发生过程;看问题处理问题,但求形同,不求质异;注重机械模仿学习,轻视“研究性学习”。
3.思维单一,缺乏广域性。数学知识的迁移机制发生的条件应是数学知识之间客观存在着的普遍联系。而牧区长大的孩子,往往能意识到的数学知识联系很少,思维明显存在着单线性,缺乏应有的广域性,不能把所学的新知识与原知识有区别地联系起来,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干扰。
4.语言贫乏,缺乏转译力。牧区长大的孩子,语言交流本身就存在困难,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往往只用一种数学语言表达,而学生在理解、掌握和应用它们时,则必须能灵活将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转译。因此,数学语言的三种形态的转译变通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基本能力,而这正好是数学学习“弱势群体”的一根“软肋”。
5.兴趣淡薄,缺乏参与性。在课堂上会时常发现来自牧区的孩子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或兴趣不浓,他们往往放弃“主角”地位,甘愿充当“配角”甚至“看客”。这种“回避心理”极大地妨碍了他们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使所学数学知识不能“链接”到学习者的“知识链”中去,而是以“单质”状态游离于外。
诚然,牧区孩子数学学习“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多维的,如数学要求上实行“步调一致”、“一刀切”、“大锅煮”;教学内容上盲目攀高求难;教学节奏过快,学生缺乏自能发展的时空;单元检测过频、容量过多、难度过大、解答过繁,而从牧区来的孩子性格敏感而脆弱,自我封闭而又好胜心强,致使这些孩子常考常败而体味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胜利的喜悦,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和苦恼心理。
二、数学学习“弱势群体”的转化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做好这些来自牧区的数学学习“弱势群体”的转化工作,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自能发展教育。
1.知情交融:让“弱势群体”置身于民主性的“绿色教育生态环境”。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素养,更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要营造师生平等、互动、融洽的良好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鸿沟”,淡化数学知识的神秘感,迎合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的个性特征;要善于把教学过程衍变为不断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要善于畅通感情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如果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领受。
2.主体复归:让“弱势群体”的学习器官都有效地激活起来。因此,我们要向苏格拉底所强调的那样,做学生思想和方法的“助产师”。要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活动,尽量多给学生思考、感悟、体验的空间,多给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要让学生走向前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的脑动起来,省悟、回味、反思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创设“说题”的形式和机会,允许学生七嘴八舌,甚至争论不休;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增加直观感觉;让学生的脚动起来,走向社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学生置身于弗赖登塔尔倡导的“数学再创造”的情景中。
3.“西部开发”: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数学希望工程”的温暖。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要善于捕捉“弱势群体”身上的闪光点,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让“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以增强他们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要相信,数学教学中的“西部开发”一定会给“弱势群体”的“知、情、意、行”送去“雪中之炭”,实现“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共同进步。
4.开放创新:让“弱势群体”顺利走上数学自能发展之“旅”。数学教学必须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主要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表现为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空间上表现为教学应从教材内向教材外进行开发延伸,拓展知识视野,接受有益信息,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内容上表现为通才教育,即要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增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在进行方法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批判性地对待数学命题和解题技巧。毋庸置疑,这种开放式教学将会有力地促进学生不断创新,从而走向自能发展之路。
5.“思维冲浪”:让“弱势群体”体味数学家“大浪淘沙”的思维感觉。教学成果获得的思维过程的价值远比成果本身的价值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要通过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原理的获得、解题方法的选择等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使教师思维成为学生思维向数学家思维过渡的桥梁。
数学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心全意做好“弱势群体”数学学习的“服务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学习的必胜信心,增强他们转化的内驱力,以实现“春风不教一木枯”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