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杨肖雁(贵港市县西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关键词】提问;思考;启发;生活;评价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上好每一堂课,是许多老师共同关注并且一直在努力的问题。结合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提倡学生提问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离开了问题,就像人失去了心脏,没有了生命。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开始。只有当一个学生有问题时,它的思维才得到激活,才开始了对知识的探究。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就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我班学生一开始没人提问题,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每人每天必须提一个问题;不提问的同学,我主动找来问他问题。通过以上要求、宣传,学生提问的风气大盛,走到哪,都有人问问题。在其它工作忙的时候,还真怕了他们!但是老师在答疑过程中,绝不能有丝毫厌烦情绪(学生很敏感),要善于把握学生提问的思维亮点,同时加倍珍惜和呵护,使提问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坐下,品尝到善于提问质疑的甜头。

2.鼓励独立思考

课堂上,我有意识地留出时间,把思考还给学生。开始时,学生沉默等待的情况较多,于是我让他们同桌间相互探讨,气氛立即热烈起来,甚至有时发生较大的争论场面,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说出想法。一阶段后,要求学生在不相互探讨的情况独立探索问题,并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无论讲的对还是错,都给予夸张性的表扬。通过这种坚持不懈的做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

3.善于启发学生学习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去发现知识,去探索规律,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4.联系生活,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5.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要进行适时、正面、恰当、积极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搞清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得与失。积极健康的评价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有乐趣,让学生在鼓励关心和呵护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评价中,可以通过师评生,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还可以生评生,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互相评价中提高自己;也可以学生自评,在自评中,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开展多种评价手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健康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关键在于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实现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收稿日期:20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