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镇四工小学736100
【摘要】: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在应用题解题的时候往往会将问题复杂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受到了解题定势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教材内容来看,题目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将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造成学生在理解和解答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有些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活动中,主要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加上小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制力,注意力不够专注,不容易正确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这些都会制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其次,题目设置局限性较大与类型化。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应用题部分在编排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能将其分类教学,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材,而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灌输其类型化与模块化思想,确定应用题的类型模块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这样的方法只能是让学生机械生搬硬套地套用公式,不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有效迁移知识,更不要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其三,师生交流方式单一。素质教育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重点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但有些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能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过于注重课程的进度,课堂氛围相对沉闷,这样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探索
(一)积极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在应用题解题的时候往往会将问题复杂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受到了解题定势思维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定势思维困局,从而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具体要做到:1.注意改变教学方式,将纯文字叙述转变为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准确解读题目的具体意思,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条理地进行分析,降低学习难度。2.应用题可选择实际生活中学生相对熟悉的事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题中存在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把数学语言转化成等量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使学生数学学习快速入门,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应用题教学中适度引入动画或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参观博物馆的视频,然后给出一组数据:学校组织全校500人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可乘坐45人,博物馆门票为20元,二年级有55人,学校与博物馆的路程为20公里等。在该视频中,学生能快速融入到参观博物馆的意境中,增加学习乐趣,然后结合材料给出的数据,改编类型不一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以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是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有意识地去探索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解答题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认知侧重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只有熟悉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则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或故事为依据,将其编成相应的应用题,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能调动学生的解题兴趣,使学生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对数量关系的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以数量关系为切入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小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准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纠正学生粗心大意的毛病,从而使其明确数量关系及关键的已知条件,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五)灵活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该借助相关的直观模型及相关的操作活动,与应用题教学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圆锥的体积计算”为例,如果教师只单纯要求学生结合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则有些学生可能会生搬硬套,对问题的实质尚未完全了解就进行解答,在今后相关的知识学习中出现许多问题,如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又难又枯燥。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圆锥转化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在此基础引导学生归纳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更好地理解及运用,具备开放性的创新思维,准确解答更加复杂的问题。可以说,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合理的教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技巧与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解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题所含的直接、间接条件,建立起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数量关系。
应用题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题目与生活联系不紧密、题目设置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与类型化、师生互动形式单一等,这些问题明显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合理进行课堂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