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教育在减少护生针刺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防护教育在减少护生针刺伤中的应用

王万容

王万容(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自贡463000)

【摘要】目的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的实习护生进行临床职业防护教育,并与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在针刺伤的发生率、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以及针刺伤处理措施的知晓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进行职业防护的护生针刺伤及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针刺伤处理措施的知晓率明显上升。结论要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及造成的职业暴露,带教教师在临床中的防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防护教育实习护生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239-02

针刺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对于刚刚步入护理队伍的实习护士,由于临床经验缺乏,对操作程序不熟练,操作时精神紧张等原因,发生针刺的机率比较大;又因发生针刺伤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缺乏正确处理针刺伤的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处理与报告;尤其是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病人病情的不知情,病人的不配合等,使护生针刺伤后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增大。因此,针对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生56人进行了职业的防护教育,减少了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现就对减少护生针刺伤的方法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8月—2012年3月在普外科实习的护生共56人称为观察组,其中,中专生48名,大专生8名。女生54人,男生2人,年龄17-21岁;将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普外科实习的护生共54人称为对照组,其中,中专生46名,大专生8名。女生51人,男生3人,年龄17-21岁;两组在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护生按传统的带教方法,入科后作环境介绍,由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观察组每批护生在入科的第一周进行环境介绍的同时,重点强调针刺伤的危害及职业防护意识,在第2—7周实习期间,由带教老师不断规范护生的操作程序,并强化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每批护生实习完毕后进行评价。

1.3评价方法:(1)针刺伤的次数、(2)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3)处理措施的知晓率。

2.结果

两组护生评价情况见下表。

两组护生评价表

组别人数针刺伤的次数职业暴露的例数处理措施的知晓率

观察组566(10.7%)1(1.8%)56(100%)

对照组5418(33.3%)6(11.1%)26(48.1%)

注: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分析

由上表可见,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普遍存在,这些针头,常常已经接触过病人的血液或体液,尤其是接触过经血液传染病人的针头,在被这些针头刺伤后,只需要0.004ml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HIV的感染率是0.3%,就使我们的护生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之中。只要临床带教老师加强防护教育,就能明显减少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及职业暴露,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

4.防护教育的方法探讨:

4.1加强入科培训:

护生在入科的第一周,带教老师就向护生强调针刺伤的相关危害及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教育学生把每一个接触过病人的针头都视为感染性废物来对待,树立关爱你的病人,关爱你自己”的理念[2],培养护生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

4.2规范护生预防针刺伤的操作程序:

在入科的第2—7周,护生熟悉本病房环境以后,在一对一的带教中,由带教老师在每一项操作前准确地示教,然后由护生进行操作,带教教师及时指出操作中不正确或不规范的动作,直到护生完全掌握为止,让护生在操作中有安全感,避免因操作不熟练,慌张的状态下针头刺伤自己。为病人肌注、皮试、皮下注射及采血后的针头,在使用后立即拔下针头,置于锐器盒内,不能回套针帽或将针头进行传递,尽量由操作者本人进行处理。病人每次输液完毕,撕去输液针头上的胶布,拔出针头,将针头刺于输液瓶的瓶塞内,放置于治疗车下层,治疗完毕后,返回处置室,用剪刀将针头与输液器分离,拔出针头,立即置于锐器收集箱内。如果针头未置于锐器盒内,应用镊子夹取后放入,避免用手捡取针头。每个锐器盒用到3/4时即应更换,以免增加被刺伤的危险。如果在输液过程中,病人液体外渗,需要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在拔出针头后立即更换无菌头皮针,以防止拔出的污染针头刺伤自己或他人。对于不配合(如小儿)或躁动的病人,则尽量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操作。如果是已经明确诊断的HIV、HCV、HBV或HP等血液传染疾病的病人,则整个操作程序都应当戴上橡胶手套,所有用后物品均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带教老师言传身教,让护生逐步熟悉,逐步规范流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4.3指导护生掌握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经常向护生强调,一但发生针刺伤,应立即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然后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10分钟,再用安尔碘消毒包扎[3]。明确针头来源,尤其是被HIV、HBV、HCV或HP等血液传染疾病病人污染的针头刺伤,则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报告院感科及护理部,必要时到防疫部门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及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测,以降低感染率。

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应加强责任心,除了爱护自己,爱护病人,还要爱护我们的学生,除了要教给她们为病人服务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教给他们从事这一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自我防护能力。否则,一旦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针头刺伤后,给护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及用于预防感染这些疾病的经济负担都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理进修杂志,2005,3(20):216.

[2]:曾颖、杨卫东、高江燕,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J]西南军医,2009,1月11(1),154.

[3]:王晓春、卢明,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现代护理2008,NO,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