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何瑞娟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作主导,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即是“主体性教育”——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但是,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一言堂、换汤不换药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大行其是,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然而在教学活动中,在知识储备、智力、社会阅历等方面,老师比学生有明显的优势。老师的任务就应该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体性、作用
当前,“人的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因而,现代课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近几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新课标新课改,依据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尝试,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谈几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主体性教育推行难在哪?
囿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育难以真正坚持下去,应试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的主流,问题难在哪儿呢?①固守传统教法,难以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突破。近年来历史教材多变,但是变的只是知识体系,历史知识没变。很多教师从教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愿作改变;一些青年教师虽有尝试,但也多是增添一些多媒体内容,增加了观赏性,增强了课堂趣味,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况且,多数的中国高中生,课堂发言多不大胆、不积极,这也使很多老师不愿作这样的坚持,最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②应试教育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高考一考定终身,这种局面目前仍未改变,处于这种大环境下的历史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育特征很明显。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工作业绩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这很难调动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动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考出好成绩。③历史课的地位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尝试。高中教育是为大学输送人才,为了升学率,各地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文理分科太早,而且分科后,理科班历史只开一节,有的甚至不开,到了学业水平测试前突击加课。历史处于这样的地位,很难让教师有动力去做教学方法的尝试。因此,受制于上述主客观因素,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教育拓展尤为困难,怎么办呢?
二、学生的主体性如何突出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主体性意识,需要营造一个合理的教育教学环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从自身做起,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如何去除教育的功利化,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精神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怎么办?身为一线教师,我深有体会,没有饿着的教师,也没有代课发财的教师,只要我们投入精力去作探索,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成为有特色的教师。另外,也要注意对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引导与鼓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更加广阔的世界观、人生观意识。②围绕学生追求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所谓历史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配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应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适当的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好胜心是每个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或认可而开始改变自己努力学习的。再如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并不太新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需要,也使老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展个性、提升能力。诸如此类,只要我们用心教学,是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的。
三、创造平等民主学习氛围,从情感上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生成是有条件的,需要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简言之就是民主、平等、交往、合作。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起平等、民主的思想,并努力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师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互教互学,互惠互利,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因此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在平时的历史课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个性张扬。“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效率,增强对外来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而且只有在这么平静的情绪状态下,人们才能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我在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有些焦虑不安,担心自己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担心老师批评、对自己印象不好,担心自己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担心同学会嘲笑自己的错误,有的学生天生就胆小,遇到人多尤其是在课堂上就不敢大胆表达,或者会语无伦次。这就要求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做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尊重,那么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学生就愿意和教师交流,主动表现自己,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这样的高中历史课堂学生和教师学能一起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只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贯穿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再加上老师上课紧密结合课标,合理地处理教材,灵活选择教法,科学地设计每一节课,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高中历史课堂就会有新的起色,课堂效果就会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