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放手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姚淑婧

◆姚淑婧山东省昌邑市围子街道围子小学261321

摘要:所谓“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放手自主性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所在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谓“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表现为教师引导得法,放得适度,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达到真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一、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多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用来创设一个与数学课题有关的情境,进而放手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学“倍的认识”后,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小小玩具店”。

我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共提出了三种类型的问题。

1.求倍

飞机的价钱是玩具猫价钱的几倍?飞机的价钱是足球价钱的几倍?飞机的价钱是算盘价钱的几倍?……

2.求和

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算盘一共要多少钱?买五件玩具各一个共要多少钱?……

3.求差

买一辆摩托车比买一架飞机多多少钱?买一只玩具猫比买一个足球少多少钱?……

接着,我要求其他学生将别人提出的问题解答出来。这时,提问题的学生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较好地实现了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兴趣极高,参与面很广,学习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同时,他们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教材编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科学精美、生动细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因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第三册的“可能性”时,由小组长将硬币向上抛,组员猜一猜哪面向上,通过竞猜活动,学生情绪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许多小组长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越发显得出色,有的组长会领着组员模仿教师组织游戏,进行分工,有的组组长还很有办法地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好途径。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为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题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学习第三册的“逛商店”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去商店调查他们感兴趣的几种商品,记录它们的价钱,画出简笔画,并且标出价钱。课堂上在小组内进行买东西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简笔画选取6幅,分给6个小组进行编题解题活动。有位学生在体育商店了解到足球一个36元,球鞋一双25元。这组学生有的提出用100元钱买一个36元的足球和一辆25元的玩具小汽车,应找回多少钱;有的学生提出5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不够;还有学生提出用100元钱买两辆玩具小汽车,应找回多少钱;每个小组都编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题。最后要求将小组内所编的题解答出来,并且每个学生都要说出一种自己的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参与面。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制定了平时测试学生的方法。同时,强调测试的目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知识的运用),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每次练习或每单元的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所要测试的时间或内容,允许测试不理想的学生自己设计测试题目或重新测试,直到满意为止,使全体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评与互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创造出宜于独特见解萌生的情境,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