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镇西冲小学张义仙553100
摘要:音乐课在小学阶段最多的学习内容就是歌曲的传唱,而不是纯理论的教育,所以,实现有效的发声教学就已经成为当前音乐课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探究了一些提升小学音乐课发声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唱歌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发声教学;教学效率;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音乐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我们看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活力,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却发现,很多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
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夯实学生基础,优化起音训练。
在农村,由于条件的落后性,音乐课在以往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学生的音乐基础也是相对滞后,为此要想提升发声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给予相应的发声训练。在发声教学中,起音策略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发声教学的基础工作。为了提升学生的起音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调整呼吸,掌握声带闭合的技巧等。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母音做好训练,利用它音域空间大,比较饱满的优势。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育的个性化和统一性。起音练习最好以中声区为开端,用单音二度或三度的连音逐步向上练习。在具体的练习中,气息要平稳均匀、集中柔和,要防止用过多的气息去冲击声带。
三、突出方法的创新,完善呼吸技巧。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进行歌唱的时候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尤其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完美和正确的呼吸方式是正确唱歌的基础,也是提升歌唱质量的重要保证。歌唱时候的呼吸无论是呼吸方法还是呼吸频率都与一般性的呼吸活动是不同的。在歌唱时,呼吸需要人为的调控,需要意识的控制。在教学中发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胸腹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在吸气的状态下,练习者的脸部呈半打哈欠的状态,而下巴自然松下,此刻喉咽腔同时打开,喉头也随之放下来,这样的声音质量就会很好的。
四、构建轻松课堂,革新教学方式。
有效的发声教学除了需要一些教学技巧之外,还需要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建轻松的课堂。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一般都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被老师全部占有,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掉了。为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学习的质量也就较差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方法,敢于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游戏教学、赛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把音乐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优化教学。比如,我们在学习歌曲《歌唱祖国》的时候,我就先让学生尝试着唱歌,因为这些歌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学习过,或者听到过,这样做的目的一来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二来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针对错误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学质量。
五、追求卓越,强调咬文嚼字。
在小学音乐发声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口咽,强调口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这里所说的口咽就是小学生在歌唱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一切歌唱中的母音一定要让学生由咽腔做型唱出来,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提升音色的质量,让学生在歌唱中发出优美和谐婉转的声音旋律,进而提高歌唱的质量。在我们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对每个人来说声音都很重要,而对于歌唱的小学生来说,声音和语言都很重要,都是他们进行歌唱和音乐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发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确性,确保发音的正确性,做到咬文嚼字。这些所说的咬文嚼字不同于语文学习中的咬文嚼字,这些强调的咬文嚼字是要求学生把个人气息、音色和词曲音调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整体美,实现发声的完美效果。要做到咬文嚼字,教师就必须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的音乐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突出咬文嚼字的正确练习,强调歌词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行腔要咬在标汉拼音四声音调的那一个韵母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学生能坚持这样的训练,做到长久化、常态化和科学化,那学生的发声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他们的歌唱一定会更加动听。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处于知识积累的高效时段。音乐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进行情感熏陶和品质渲染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音乐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实,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表达。在农村,音乐课的发展有些限制性的因素,在教学质量上还相当落后。本文中,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本身的教学实际,探究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发声教学的一些策略,希望能提升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薇.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3(03).
[2]马世霞.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J].音乐大观,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