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

吴利霞

吴利霞河北省涉县索堡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巧用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一、在课文导入时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行为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授内容已有的知识或认知背景是他们学习的必要条件,它能对新知识产生同化作用,构成有意义的、高效的学习,使新知识更易于理解和牢固掌握。导入可以以旧带新,以易带难,使教学具有新鲜感和启发性。教师针对课文的类型和内容巧妙、灵活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愿望,并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而为正式进入课文做好准备。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中。成功的导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课文的教学“抛砖引玉”。

二、在讲读课文中可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1、设置悬念留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产生疑问入手,然后提出疑问,再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疑问,以问促学。或者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设置悬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求知,主动完善,主动发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人类的“老师”》一文,我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举手回答说:“人类的老师就是人类。”我再问:“是这样吗?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己读一读,看看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就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读完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人类的“老师”是蝙蝠、鸟儿、鲸、鸡蛋、袋鼠……

教学目的在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出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一层层地叠加,问题的答案已经是呼之欲出,最后交流体会是水到渠成,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共鸣。悬念的设置到最后解答,犹如文章的布局谋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去品尝到那甜美的果汁和升华到美的境界,让课堂显得更充实,更有生机。

2、打破常规

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提出“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3、故错迷惑

教师要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达到突破思维性干扰等,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如学生对拼音的标调较容易出错,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故意把字的拼音写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把写了一半的拼音请学生接下去。学生在不断的回顾中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思考,敢于批判的能力。

4、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进数学的情感。

在情景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动、接纳;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在发现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教学的价值等。

5、借词达意

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重视。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可分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在课堂的尾声,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结合课题的结构特点或重心,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互相吸收互相补充,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的目的。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造的能力,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不言而喻。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课至结束,有同学质疑:宇宙中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那传说中的外星人是从哪里来的呢?等等,那老师就顺势引导,让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机器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