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应用题解题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探究应用题解题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江红玉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二小331800

摘要:应用题就是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提供一些已知条件,通过数学法则和公式的运用将未知条件解答出来的一种数学题型。应用题的掌握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相应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应用题的学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应用题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针对应用题教学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兴趣不高、题海战术、舍本逐末、机械解题等现状,为此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该勇于突破局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新的曙光,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的学习中,题目全部都是文字描述、逻辑关系构成的,对照小学生的文字解析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无法轻易搞清楚题目所要表达的各种要素,解题思路不清晰。对于一切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会使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停钻研,对于题目中文字描述的主谓关系、逻辑关系、数字关系都会无师自通,解题思路轻车熟路。在小学生兴趣培养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从身边的事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出题目,比如,小明和奶奶去超市买文具和蔬菜,小明买了一盒水彩笔花了18元,奶奶买了1斤猪肉14元,2个茄子5元,问小明和奶奶一共花了多少钱?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中的人物关系、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分析出解题思路之后,很容易就能推算出18+14+5=37元。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中解题能够轻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

二、研究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情境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题被编排到各个章节之中,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题型。为此教师应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应用题的潜在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应用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带来独具一格的解题体验,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解答应用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解答生活难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定理,为了让学生更加巩固这一知识点,教师将应用题作为学生的训练题型,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核心内容。因此教师为学生展示这样一道题:“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0厘米,宽约为40厘米,那么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根据该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用课桌的长与宽,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面积”这一知识,掌握“长方形面积”的求解方式。总之应用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不断丰富应用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

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很多教师为了做好教学,一味地让学生刷题、记题型,但是最终却往往是收效甚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思路,丰富应用题教学的手段,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式。就以下面这道题为例:何老师组织四十五个学生们到人民公园进行春游,门票分成团体票和个人票两种,团体票每个人25元,个人票中成人票30元一张,儿童票21元一张,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种购票模式?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学生们在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式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一组学生负责计算一个模式的费用,最终进行比对即可明确哪一种比较合算,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快速理清思路,久而久之即使是自己解答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别的运算,应用题解答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

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单一口头给学生讲解数学应用题,增加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也无法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应用题素材。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浓厚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策略时,要求教师必须要从旁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的积累,快速理解题意,为解决问题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五、开展开放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锻炼。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会让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锻炼流于形式,学生只能接触一些生硬、刻板、毫无新意的应用题目,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也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有利于思维发散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个窝棚中,混合饲养鸭子和仓标,一共有15个头和40只脚,问鸭子和仓标各有多少只?学生们在看到此类题型时,通常都会觉得难以理解,往往会采用方程法解决。但是,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有另外一种解题思路,也就是把仓标看作鸭子,只有两只脚。求得多余的部分就可以知道实际的仓标数量。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画图,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直观清晰,即学生先画15个圆形作为鸭子和仓标的头,之后再给每个圆形添上两只脚,最后发现还剩下10只脚,再两只两只的添加到若干个头上,画完,答案也就呈现出来了。学生通过解答这种一题多解的题型,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打开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对应用题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六、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全面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条件逐渐明朗化,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熟练地通过信息技术来传递知识,完成全面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应用题的信息,以及解题思路,甚至是计算过程。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备课的形式,在网络上为学生找寻更丰富的应用题型,为教材的知识点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总之,信息技术既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有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时,小学生在面对计算题时总是缺乏兴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道应用题:“小红和小丽逛书店,小红买了一本书花了6.45元,小丽买了一本书花了4.29元,问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搭配一些图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既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解答。当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知识点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现场搜索一些类似的应用题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养成严谨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轻视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小睿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优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2]杨洁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

[3]李芸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

[4]吴磊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