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媒体;电视编辑;云服务;编辑模式
互联网时代,网络电视、视频网站、移动电视、多屏终端等新媒体载体不断丰富,多平台的网络传播方式对电视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电视编辑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是一种对电视信息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工作。新媒体时代,电视编辑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节目编辑,还延伸到了直播编辑、频道编辑和新媒体的内容编辑等方面,电视编辑需要考虑电视节目包括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文艺节目等的制作和传播的全方面。
一、电视编辑流程基于云服务技术的创新
电视编辑流程相比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单向线性、封闭性,在新媒体时代有了转变。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优势和云服务技术的兴起,为电视编辑在人力物力、用户分析、内容生产和发布方面创造了新的条件。
1.基于云服务的编辑流程创新和用户社区创新
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申请,使用和交付模式。其特点在于通过数据的网络云存储,用户单一身份多点登录与业务使用,实现多屏、随时、随地的服务使用。云服务的建设有两个立足点,一是打通现有业务之间的联系,另一个则是打通用户之间的联系。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每一条电视新闻制作流程专业化,需要的人力物力,包括摄像机、非编系统、导播系统等,都是一个消耗。借助云服务技术,电视编辑可以做到“不去现场搭建系统、不用全体人员出动、甚至可以不呆在办公室里上班”。以现在的大型真人秀为例,录制一期《奔跑吧兄弟》,前期准备工作需要提前一个月,大约一百名工作人员到现场搭建拍摄系统、素材整理系统、现场监控系统等,借助云服务技术,可以将现场拍摄素材上传至云端,甚至编辑技术也可以从云端下载使用,使得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不去到拍摄现场,无论是素材整理、编辑都可以依托云服务,及时地得到解决。这样一来,对于电视编辑来说,现场仅需要拍摄录制,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硬件成本。
云服务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虚拟的存储空间实现电视媒体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这个技术被称为“云空间”。云空间的技术范围除了提供普通云服务所具备的存储、读取、下载等基本功能之外,更专注于如何让视频、音频、图片等这些多媒体内容能够贯穿多屏,便于分享,提升用户体验。在传统电视编辑中,往往将观众当作“沙发上的土豆”,新媒体时代对于电视编辑充分了解观众反馈提出了新的意义,即观众不仅仅是受众,更是电视节目的用户。基于云技术服务,电视编辑能够更好的完成吸引用户、锁定用户、用户定制、用户社区的流程,从而变观众为稳定的用户群体,并基于用户社区的反馈需要,调整编辑流程,满足用户需求。
2.新媒体同步生产以及互联网多屏发布的电视编辑流程
通过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完成电视和新媒体内容一体化制作,实现电视与新媒体多渠道发布。传统电视媒体的编辑流程,是基于已采集到的素材,单向地完成编辑制作、线性播出的过程。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创新对传统的编辑流程提出了挑战。在电视节目播出前,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节目预告、节目话题预热、炒作及社交传播;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实现传统广播电视渠道与视频网站渠道同步播出,并实时完成与受众的节目爆点话题讨论、炒作及社交传播,以及通过现在逐渐新起的明星直播室与电视明星进行直接的讨论;在节目播出后,完成节目话题延伸炒作,将节目IP、产品、商品价值变现。基于云技术,电视编辑能够实现优化资源、协同生产,以期通过一次采集、多种信息整合、多媒体故事生成、多渠道信息发布的内容生产,实现协同传播,融合生产。
新媒体时代,电视编辑流程已经不再是“闭门造车”,仅凭编辑们在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制作就能够完成一期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随着电视向三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微视频以及客户端的转型,电视节目的播出终端已经从单屏转向多屏播出。基于电视传播“碎片化”的特征,“多屏共存、跨屏传播”将是电视内容新的生存方式。电视编辑在应对新媒体时代多终端、多用户的挑战前,需进行多屏传播、坚持内容为中心,凸显多屏效应、打造社交化媒体,强化多屏互动,依托云技术,创新编辑流程,实现新媒体同步生产,多屏发布的共赢局面。
二、建构互动性、专业性的融合电视编辑模式
互联网时代,基于云服务技术,各个媒体属性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媒体和大众共同参与主导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要求电视编辑应该注重节目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用户的参与体验,从而改变单一主导的现象,建构新的开放多元的融合电视编辑模式。
1.强化用户体验,从编辑主导到高效互动的电视编辑模式
传统电视在时间思维下,信息传播按照线性,按编辑流程依时序单向流动,观众接收时受到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新媒体条件下,电视视听信息的呈现不再局限于时空,而是能够由固定传播向多元传播的转变,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视听信息接收渠道。多渠道多终端的出现,受众从被动变成主动,传播方式从线性变成选择性,电视编辑模式也从编辑主导变为高效互动的电视生产。
以新闻节目为例,三微一端的崛起,为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与受众高效互动的平台。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权威的电视媒体,在相继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后,电视编辑在央视的信息传播和内容生产过程中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对内容的编辑制作和播出,而是基于用户体验平台上而形成的的融合编辑模式。对于用户而言,尽管内容的呈现仍然受制于电视编辑主导下的路径设计,用户的“生产性”功能很难实现,但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高效互动使得电视编辑不得不受到受众的影响,并且更加看重受众及用户的体验。
2.面对自媒体、微视频的兴起,电视编辑应坚持专业的电视编辑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借助手机和网络社交工具,自媒体的机能大大加强,“微视频”凭借其短小的时间,丰富的动态画面,迎合了受众碎片化的时间节点,成为新型的传播形式。基于自媒体和微视频的兴起,受众越来越兼具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电视编辑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电视编辑应该坚持专业性原则,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容纳自媒体的生产内容。
在这个层面上,一方面电视编辑能够从“内容生产者”到“平台服务者”进行转变,将内容采集的权利下放给受众,借助电视编辑在信息的筛选和判断上的专业,将受众的广泛性、交互性与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每一个用户都能参与生产、传播、评论、交流信息的服务平台,并积极促进平台的维护,从而形成稳定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电视编辑要注重自身电视媒体权威性的特性,依托微视频传播的便利,加强专业性信息的制作、编辑和传播,在平台搭建的过程中,电视编辑也应该树立将自媒体的分散性和非专业性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从而提升自媒体的专业水准和内容质量,为电视编辑系统增加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凯南,卜彦芳.多屏视域下对电视节目运作的新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7:39-43.
[2]张红军.论多屏时代电视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J].中国出版,2015,14:33-37.
[3]史安斌,刘滢.颠覆与重构:大数据对电视业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4,03:52-56.
作者:肖淇夫(2001--),男,四川资中人,华阳中学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