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如何对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设计

李飞

李飞贵州省盘县洒基镇中学553500

如何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以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对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案例如何设计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恰当适量地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仔细地重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通过重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教学目标的信息,还能够让学生根据目标确定学习的方向与效果,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评价量化学习效果。

三、切合实际的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设计工作中,学生是中心。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认识能力和学习动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案例设计时,切合实际的学情分析,才能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学习,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难度恰当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五、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

在教学案例中要突出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境性策略。学习策略要在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

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七、构建互动型课堂

在教学案例设计中要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开放、进取、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形成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生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八、确定评价量化细则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对比性的评价量化细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进行切实有效的反思,也会对教学案例设计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帮助。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提炼和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设计一篇切实有效的教学案例,是对一个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探究主义与形式》,第19期。

2.《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教育技术通讯》。

3.冯永潮《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教育技术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