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张碧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浅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张碧辉

张碧辉

(四川省邻水县牟家镇中心小学四川广安6385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9-037-01

我参加工作已20多年了,这20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成长了许多。在近几年里,谈得最多的就是有效教学。如何把有效教学用到极致,可以说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最高目标。何为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从以下方面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有效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让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学习,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不再是只作为课堂上的倾听者,他们有权利和我们一起让课堂更加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不断地去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解放他们的大脑,点燃智慧的火花;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畅谈想法;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参与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一旦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个性得到张扬,这课堂定会自然和谐,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教学。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新知的个性化学习。从这点上来说,有效教学首先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力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直觉体验、学习积累出发,把他们头脑中旧有的知识激活起来。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

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不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产生亲切感,让教学事半功倍。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发认知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获取新知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和谐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2、从学生的直觉体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家皮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会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即: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长四边形等各种图形,在进行新课时让小组合作摆拼图形,看看哪组摆拼的图形最多。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优秀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有效教学应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时代气息和科学性,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4、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当然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倾向,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5、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形象和层层推进。问题设计得形象生动,总能激起学生的无限兴趣,使他们乐于回答,而问题设计得具有层递性就像一个个小台阶,引导学生逐级而上,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例如在教学毫升和升时,分别出示以毫升为单位、以升为单位的量杯的画片,问学生:"你们看到量杯上有什么?""为什么这些刻度没有从杯底开始标出?""ML、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一提出,实际上就为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定了目标,接着学生通过操作解决这些问题,清晰地体验到毫升和升的知识。

四、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有效的练习。

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课前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新课作准备,新知探究后就出示跟例题类同的基础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进行深化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如做没盖的长方体金鱼缸应该怎样求面积?),课末布置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等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得到保证。

总之,上述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有效教学是一个崭新又永恒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而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