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赵巧玲

赵巧玲

(滑县老庙乡中心校河南安阳456474)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牵涉到很多因素,有生活环境,有思想认识水平,有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有思维的习惯与方法等等。笔者从事十余年语文教学,提出了五点对策,用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牵涉到很多因素,有生活环境,有思想认识水平,有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有思维的习惯与方法等等。

一、小学生写作要求

小学生的写作不是作为单纯的“语文知识”的练习,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出现的。在教材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写作训练体系,但每篇课文、每个单元后都有一定量的读写结合型的写作实践或提示。这一形式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这样做是让学生贴近生活,“放胆”写作,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无拘无束、随时随地写下来,从而培养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悟性和灵性。就写作内容而言,首先要认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在对写作内容与要求的表述中,就把感受、认识生活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材期望改变为写作而写作的状况,一方面,要求学生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使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笔、札记、漫谈就是重要的写作形式之一;另一方面,要求有专题写作的意识,即在某一阶段,围绕某一专题,写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某一环境、某一活动的感受认识,力求使学生能真正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表现出来。

但在具体实践中,语文教师发现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没有达到预期应有的高度。“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早就是一个共识了,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写作与生活的距离实大太大,写作教学大多只满足于技巧技法的训练,大多学生是到写作时拼凑一些内容,使之像一篇文章就过关了。因此,现状甚忧,问题严峻。

二、现状透视

(一)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

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兴趣普遍没有提高,绝大部分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年级的淡薄或怕写程度。学生大多数作文写好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还有甚至边写边改草率成文。这足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抱着任务观点,处于应付状态。如此态度,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

(二)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按理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都有过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而这些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都能成为该写作极好的题材。我们本该在学生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的气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学生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失真,难以看到个性的光芒。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做人无心体验生活,为文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三)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

其中语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一是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的技能和一定的语言积累,追求颖典型的描写和高雅语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

(四)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有的题旨不明,只是记叙出事情的始末;有的题旨难显,材料不能充分表现主旨;有的题旨杂乱,多中心实为无中心;有的题旨浅陋,使文章失去应有价值。学生反映在审题立意上的弊病不仅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写作技能,更是缘于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三、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抓本质特点,给学生减压。

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作文概念的理解上必须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觉得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并不难于上青天,而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平时通过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记事、写人,写景、状物,并开始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

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从实际出发,不揠苗助长。

小学生作文属于初中的起步范畴,属于习作、练笔性质。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拔高要求,否则,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揠苗助长之嫌,学生对作文也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呢?一是选择作文题时,从实际出发。作文题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有意,不老套,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二是讲评作文时从实际出发。讲评作文眼光不可过高,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几篇好作文上。要多讲评中下水平的作文,甚至要多鼓励那些虽题材不颖、寓意不深刻,但语句还算通顺、进步幅度大的作文。这样能让学生看到希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写作文,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于是,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就得到了调适。

(四)开阔视野,积累习作素材。

既然作文是生活的再现,那么,作文中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社会的认识肤浅,生活的接触面也窄,作文的题材自然也有限。一部分学生感到作文难,并不是他(她)不会写,而是难于没有东西可写,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的生活源也是必需的条件之一。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

(五)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①更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②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③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比如可以组织开展优美句段欣赏、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校内优秀习作展示等等。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位,要迅速指导修改,在确认到达发表质量后推荐给有关报刊或杂志社。第一个作文发表的学生要成为教师树立的典型,要不吝啬给他(她)的赞美,并要时时提起。如果一个学生多次发表了作文,可以封其为“班级作家”,作文课上请他(她)交流自己撰写、修改作文的经过、感受,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下一步的作文目标,学生的成功作文要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甚至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在家长会上一定要点名表扬,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这件事,让家长也享受到儿女成功的快乐,在学期结束时还要写入学生成长手册中。

试想,仅仅靠一篇作文的成功就能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享受到如此之多的乐趣和快感,哪个学生不想试一试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愁提不高呢?

作者简介:

赵巧玲,女(1978-),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