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以读代讲”阅读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低年级“以读代讲”阅读法

程丽平

笪山东省莱西市香港路小学程丽平

清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更有“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探索读的策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用“初读→熟读→品读→诵读”的教学程序,交织着各种朗读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

1初读———悟的基础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学生初读课文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指导学生读正确、通顺上多下功夫。在读中咬准字音,感知字形,了解部分词义。学生自读完课文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可以让几名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同学是否达到了读正确、通顺的要求。对于大部分同学读起来仍有困难的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要进行二次指导,直到全班同学都读正确、通顺。在学习课文的最初阶段,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自读课文,通过初步的整体阅读,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建立初步的印象,为进一步凭借课文进行语例训练,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打好基础。要求学生能够通读全文,对于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提出质疑。质疑可根据课题,也可以就课文的某个词、某句话提问。这时的悟只是找准一个方向,有待于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2熟读———悟的前提

熟读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适当作些启示性提示,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想写划,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某些语言的规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现不懂的词句的小组讨论解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集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叶圣陶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对于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体会和领悟,还应根据学生“悟”的质量、结果,引导学生再读再悟,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提高“悟”的质量。对于那些难读的句段,教师必须亲自点拨、示范。然后让学生练读,直至读出语调,读出感情。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即时评价。如:朗读的人自己可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其它同学可以评价“读的好,好在哪?”“你认为不好,为什么?你想怎样读?”使学生从课堂富有针对性、导向性的即时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朗读的努力方向。平常的两句话,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就会再次掀起朗读的高潮。

3品读———悟的体现

品读是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起着重要作用。“品读”的核心要素是“有感情”。谁有感情,读者有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哪儿?来自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有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过程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后的一种“读”,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他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的内心体验。

4诵读———悟的升华

“诵读”就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次回读课文,做到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出语调。在倡导多元化朗读的今天,更有必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已的理解,读出自已的感悟,读出自已的个性,达到熟读成诵。教师可适当作些启示性提示,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想写划,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某些语言的规律。然后采用小组合作,谈自己的收获。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现不懂的词句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集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巧妙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等方法,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等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儿童精神世界的强烈需要,激发孩子们大胆地发现,自由地探索,尽情地体验,快乐地诵读。今天的孩子思维的敏锐,有自己看问题的视角。为此,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出各自独特的体验。摇头晃脑地读,行;眉飞色舞地读,好;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轮读均可自由选择。以多彩的形式,释放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创新的精神;以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喷涌出学生们富有个性的感受,激活学生的多元理解。

一本书、一张嘴、一颗心———给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老师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于一体,直接传达给孩子,给孩子情感熏陶。当老师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的进行说教所能传递的,因为它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们的感情共鸣。

初读———品读———赏读———诵读的教学程序,既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又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是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