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的促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初中数学有效的促学方法

邸同盼

邸同盼(河北唐县军城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84-01

摘要:教学效果如何,就看教师如何促学,促学有方、得力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精讲精练”的教学基本原则,“导而不入”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观能力,培养学生坚毅、严格、严谨的学习态度都是促学好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促学方法;学习态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所谓“促进学得好”常常表现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学习“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中,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有效数学活动中正确地理解数学、积极地发展自我。那么,数学教学怎样才能促进“学得好”呢!可以在实践中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展示数学的美

1.和谐美。如1是一个最简单的数,但同时可以说一切数起源于1。越来越复杂的数系如:自然数,由1演变出所有自然数:2,3,4,5,6,……;后来再加进它们的相反数:-1,-2,-3,-4,……;它们依然是和谐的,而且起源于1。哲学家普洛克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对称美。对称的图案,对称的建筑物,是到处可见的。绘画中利用对称,文学作品中也有对称手法。在数学中表现在几何图形中有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在几何图形中还有一些深层的对称美,如:一条线段关于它的中点对称,这条线段若左端点的坐标为0,右端点的坐标为1,那么中点在0.5处。又如:似乎黄金分割点(在0.618处)不是对称点,但若将左端点记为A、右端点记为B、黄金分割点记为C,而且C关于中点的对称点D也是AB的黄金分割点,再进一层看,D又是AC的黄金分割点;C是DB的黄金分割点。类似地一直讨论下去,这可视为一种连环对称。

3.简洁美。简洁、有效、经济能给人以美感,繁琐、臃肿、无谓的消耗则给人以相反的感觉。数学不愿意把一亿写成100000000,而要写成108,更不愿把亿分之一写成,而乐于写成10ˉ8。由此可见,数学总是追求简洁美的,不仅在运算上、表述上、符号上,对于论证也是如此,它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方式完成论证,证明题的证明方法就是最贴近我们的体现。

4.奇异美。几何与代数曾经是平行发展的,18世纪之前,几何与代数相比处于支配地位,几何是代数的同义语。然而,17世纪竟发现两者是那样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研究了数千年的亦被认为是非常漂亮的圆锥曲线竟为一个简单的二次方程式包罗无遗:Ax2+Bxy+Cy2+dx+ey+f=0。

二、发挥直觉发现思维作用

初中的数学教学被学生公认为是最枯燥、最无聊的一门功课,他们认为在数学的学习中除了公式就是定理,再就是解数学题。有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啊?不就是你给我们一些公式,我们往里面套吗?呜呼!我哑然,因为这样的一个问题是绝对值得深思的。我们教授学生数学,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记住前人留下的公式定理吗?就是能解几道数学题吗?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实质是什么?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这样好的一门学科,为什么被同学说成是“记住公式往里面套”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笔者认为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质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高斯在小学时就能解决问题“1+2+……+99+100=?”,这是基于他对数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这对他一生的成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现在的中学生极少具有直觉意识,对有限的直觉也半信半疑,不能从整体上驾驭问题,也就无法形成自信。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元素,组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就是学生,学生也是教师,体现的是一种辩证法。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积极主动的“我要学”,学习气氛浓烈,“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烈,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营造积极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学习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让他在教学的舞台上任主角。关系融洽的师生相互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会紧跟着教师走,动口,动脑,动手,正好煅练了数学学习的能力。再者,学生肯与教师说心里话、实话,又为教师的针对性教育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与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最终达到“我要学”的目的。

四、采取含而不露的说明方式

最近几年,以考查学生自学能力的中考破土而出,绽露新姿!这些中考题的共同特点是:都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提供一个自学材料内容都以初中数学内容为基础,导入一个新的知识点,命题者充分估计到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学内容及解答的目标的难点做到了恰当的把握和精心的设计。这些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做了检验。“观察——分析——再观察——再分析。”,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做到含而不露,让学生明白本书所学的内容到底运用了什么样的题型,并且通过恰如其分的比拟让学生知道学习新知识的具体目标。比如,在讲解“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这一课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解“am+bn+bm+an”这一多项式,以学生目前的知识,显然无法运用得当。“两两分组,就象班级中男女分组一样,由性别特征的共同点归类。”这样的提示,学生就可以将am+bn+bm+an=(am+an)+(bm+bn)或(am+bm)+(an+bn)了,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明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只是由(a+b)(m+n)=am+an+bm+bn恒等而得,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亦只能是一知半解。实践告诉我们这个恒等式只能用来检验我们分组分解的结果的正确性。

实践表明:含而不露的说明方式,“精讲精练”的教学基本原则,“导而不入”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观能力,培养学生坚毅、严格、严谨的学习态度都是很有效的促学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品偿成功的喜悦,就会促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