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谈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孙艺红

孙艺红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初级中学264100

理想的历史课堂教学是精心预设基础上的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超出教学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及时地抓住这些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把它们变成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与学生展开思维深处的对话,课堂将会创造无数灵动的精彩。那么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善于引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灵机一动”中看到自己思考的价值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急于知道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和思考的结果以及他为什么这样思考。不管学生怎么回答,即使是不在我们意料中的不同声音,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我们都应该耐心倾听,善于利用,适当引导,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句“不对,回答错了”,或者一句简单的表扬轻描淡写的放过,殊不知这会使他们思维的火花在教师冷冰冰的或者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评价中走向泯灭。倘若教师不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依然难以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学习“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我满以为学生读完书后会回答“磨制石器”,结果学生回答的是具体的工具:“石斧、石锛、石镰”。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很明显学生还没有弄清楚这些具体的工具是磨制石器的共同特征,怎么能说明“石斧、石锛、石镰”是磨制石器呢?我略一思索,马上问:“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学生又回答:“砍砸器、刮削器、挖掘器”。我在屏幕上出示了“砍砸器、刮削器、挖掘器”等打制石器和“石斧、石锛、石镰”等磨制石器,然后让学生自己比较它们的区别,从而让学生自己理解了什么是打制石器什么是磨制石器。

教师只有依据一定的目的,利用课堂中不断产生的新的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才能使课堂变得富有研讨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新求知的欲望。

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得到感悟升华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因此,对待课堂的“生成”,教师决不能仅仅限于尊重,而应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通过教师智慧的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在教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时,一个学生小声地说:“这么多弊端,我们在建国时还学习苏联呢。”我马上说:“是啊。不只是我们,东欧国家也是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马上举手:“当时人们都认为只有这种模式才是社会主义。”“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验。”“当时我们建国初,苏联还很强大,我们就学习。”……我抓住这些宝贵的对话,进行总结:“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刚开始我们借鉴苏联的经验,可是失败了,所以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才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苏联和东欧国家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把学生的思维从“斯大林模式”的个体学习中解放出来,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既帮助学生解决了疑惑,又使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升华。

三、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思维对话中明确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受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影响,出现学生的独特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矛盾是正常的,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学习历程。教师不能简单否决了事,应当宽容学生的心灵感悟与自由表述,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无标准地盲目称赞,无主见地附和,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使错误的信息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加以价值导引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

一次在讲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让同学分析力量壮大的原因时,一位同学说:“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应该归因于日本,原因很简单,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担起正面战场的御敌重任,错过了集全力镇压共产党的大好时机,共产党才有喘息的空间,逐步壮大起来。”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历史课堂才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我们才会创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理想课堂教学,并在创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