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元成
(周口市太康县老冢二中,河南太康475400)
摘要:作文教学要渗透到每篇课文的学习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发现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感悟、积累,结合课文内容,找准读写结合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好训练项目,实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关键词:阅读;方法;习作;结合;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69-0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走出死胡同”(鲁迅语)。漓江出版社主编朱新单说:“‘少、慢、差、费’现象相当普遍”。“少”即学生写作次数少。“慢”即学生作文水平提高速度慢。“差”即学生作文水平差。“费”是指教师单方面的批改费时、费心。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宝贵资源,以每篇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为依托,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使学生一课一练,从“模仿”开始,或词语、或句子、或片段、或整篇、或补写……长期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训练,就会把学生引上写作之路,走出死胡同,从而不怕作文,会写作文,并且能写出“有模有样”的好作文。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新鲜词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词语是作文的基本材料”,学生作文中,有话说不出来,不懂怎样表达,言不由衷,往往在于语言的贫乏。甚至可以说词汇量太少。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在不断学习新鲜的词语,但多数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因此,写作文时仍是陈词滥调。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优美,的确是学习的典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体味、理解、感悟、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多读,然后把新鲜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例如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如学到“耸立”一词时,我就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意思相近的词,像“挺立”、“屹立”、“肃立”、“站立”等等。然后让学生区别这些词的异同,然后做选词填空练习。如“雄伟的泰山巍然()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句话应填“屹立”又如,用“早晨”、“太阳”、“鸟儿”、“大地”、“美丽”这几个词说一段话。
二、在赏析课文中,引导学生发现精彩片段,学习片段写法
教材中有许多些人、写景、状物、抒情的精彩片段,正是这些“闪光的金子”才使文章熠熠生辉。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段落,理解其意思,掌握写作的顺序,写作的方法,然后运用这些顺序和方法进行仿写训练。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课文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即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因为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是写颜色的,“肥胖”、“高大”是写形状的,这两者又都是从视觉上写的,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的整体,再写局部,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学了这段以后,我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花园边,让学生实地观察,然后按照由低到高、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写学校花园。由于学生学到了课文中的观察顺序和方法,这次作文练习非常成功。这样,由范文引路,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有例可仿,既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又不拘泥于原文,结合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仅找到了素材,又有话可说,对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效果明显。
三、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写作方法,从而进行篇章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别人的文章练习写作。就像写字必先临帖,绘画先临摹一样,作文同样也可以对着范文进行仿写。著名作家叶文玲也说过,作文,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人们的许多行为如说话、活动不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吗?小学生初学写作,常常无从下笔,教师要抓住儿童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大胆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实践证明:仿写是学生走向创作的简捷有效的途径,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仿写可以按以下几种形式进行:1.仿写句子;2.仿写语段;3.仿写开头或结尾;4.仿写总起句和分述句;5.仿写人物;6.仿写事物;7.仿写事件;8.仿写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如学了《荔枝蜜》、《白杨礼赞》后,通过学习以物喻人和象征手法,我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从《小草精神赞》、《桥》、《蜡烛的精神》三题中任选一题练习,让学生通过赞颂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桥几十年如一日负重无怨,默默奉献,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进而歌颂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其实,这既是仿写,又是对课文写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创新精神在作文中的体现。
四、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由仿写到创作
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反复告诫我们。为了使学生的文章不落俗套,内容新颖,我经常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借助形象的画面,利用课文的“空白”,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以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如在教《伦敦的桥》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伦敦的桥多彩多姿的画面,让你学生想象伦敦桥之美。又如在教《陌上桑》时课文通过环境烘托、器物陪衬、服饰点缀、他人反应等多角度侧面描写,让罗敷的美符合不同审美标准的人的要求。我就让学生想象罗敷的美貌。
综上说述,教师在讲课时,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找准读写结合点,在引导其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或词语,或句子,或片段,或仿写,改写等。一课一练,使学生一课一得,本着“进一山,得一宝,进一室,取一物”的精神,长期坚持以每册近30篇课文为范本,由小学到初中,通过上百篇的借鉴和模仿,由仿到创,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达到令人惊喜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尚钊著《读写例话》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小学生作文心理研究》
作者简介:司元成,男,(1967.10—),1987年参加教育工作,中文专科毕业,现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老冢二中任教九年级语文,中学一级教师,河南省级骨干教师。曾发表论文数篇,多次获市级优质课教师称号。多次获国家、省级、市级优秀辅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