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一中田水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课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在本文中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1.师生关系朋友化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当学生对某个教师产生厌恶情绪时,自然就对该教师讲授的学科不感兴趣,这就会导致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由于物理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起初学生学习必然会产生许多困惑,这就要求教师能因势利导,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正襟危坐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生成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自由度,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思维是灵动的、生命是飞扬的,学生能有话就说、有疑就问的行动,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
2.教学过程实验化
物理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又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推理的理论科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如重视小实验教学。例如,我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要做一个小实验。我把这些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特点分阶段以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度较大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可以找到,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外随机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3.教材知识生活化
教学中要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我们正在学习物态变化,在蒸发的教学中,知识点有蒸发要吸热,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在教学中,我们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手臂上涂些酒精,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说很凉,从而说明蒸发要吸热。教师因势利导,举例说明该知识点在生活中应用很多,如遇到高烧病人,可以在病人的身体上擦一些酒精来降温;夏天,可以在室内洒水,利用水蒸发要吸热,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等。由于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就有兴趣参与讨论与实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4.教学手段多样化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积累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得心应手优选并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实验观察法(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质点、理想气体、光滑表面、轻绳、轻杆等模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律、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原子模型的建立)等。再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
5.学习方法技巧化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得法即可事半功倍,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学习物理也不例外。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指导学生巧妙地练习一题多解。讲解习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可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讲解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解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