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传德于丽
(山东省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276807)
【摘要】目的:探究胃镜下清创术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胃镜下行清创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4%;6个月后,痊愈好转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行胃镜下清创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常规药物治疗显著提高,且复发率明显降低,术后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胃镜;清创术;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科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该症疗程常,且易反复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及早地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对治疗胃溃疡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本文将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胃溃疡患者行胃镜下清创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84例,女5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8.6±2.3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2.6±0.5年。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溃疡,排除恶性肿瘤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痛及上腹不适,伴有反酸、嗳气、黑便等。溃疡病灶分布:胃角部59例、胃体部32例、胃窦部45例。按照患者意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奥美拉唑20mg/次+克拉霉素250mg/次,2次/d,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胃镜下行清创术治疗,具体操作为:胃镜检查确定溃疡病灶,在胃镜辅助下,用活检钳清理病灶溃疡表面坏死物,再咬除病灶周围残余溃疡残边,以便于充分暴露新鲜组织,对出血部位喷洒凝血酶溶液,清除完成后,经活检孔于病灶处,均匀喷洒10%枸橼酸铋钾溶液,再经胃镜观察5~7min后若无异常可推出胃镜,术后按对照组给药方法用药。
1.3观察指标
各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6个月后,经胃镜观察有无活动性溃疡为复发,对比两组复发率。
1.4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镜检溃疡病灶完全愈合;好转:临床症状消失,镜检溃疡病灶面积缩小1/2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及镜检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观察(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复发观察
6个月后,痊愈好转的观察组患者复发5例(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临床治疗中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患者胃腺体囊性扩张及溃疡病灶上皮下黏膜分化程度低等原因,而影响药物疗效,致使病情反复复发,影响患者的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2]。
据国内外相关医学研究报道,经胃镜彻底清除治疗胃溃疡,对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胃镜可直接地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并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3]。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在胃镜下对胃溃疡的病灶表面彻底清理,将坏死组织及瘢痕清除,促进恢复胃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物质对组织的炎性作用。清创后充分暴露新鲜组织,并于病灶处均匀喷洒10%枸橼酸铋钾溶液,牢固地粘附于糜烂面上形成保护屏障,抵制胃酸与胃蛋白酶对粘膜面的侵蚀,加速粘膜上皮修复,促进溃疡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4%;6个月后,痊愈好转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提示,胃镜下清创术治疗胃溃疡效果确切,复发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胃溃疡患者行胃镜下清创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常规药物治疗显著提高,且复发率明显降低,术后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福山,李春,黄静红,等.胃镜下局部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胃溃疡[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02(08):273.
[2]李伟.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25(02):184.
[3]梁建军.内镜清创术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0,05(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