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初级中学岑柳清邮编5431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情境创设成了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一个亮点。如何更有效的创设情境,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成了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实验情境、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数学问题。”适宜的数学课堂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如镜,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呢?
一、情景创设要贴近生活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学要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农村初中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气氛,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创设一定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和规律,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概率初步”时,我就利用抽签﹑掷硬币﹑摸黑白棋子﹑转盘、扑克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玩过或知道的物体来分组按要求做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演示教材的所学知识内容,理解概率及其有关概念,掌握概率的三种求法,让学生体会游戏双方的获胜情况。通过计算,学生会把这种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我再通过创设体育彩票﹑天气预报等情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容易了。将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二、运用直观教学用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较为直观的,他们都希望是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数学。然而,数学的教学往往不是那么直观的教学,而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的演变、推理。因此,教师就应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使数学直观起来,简化起来,精心设计其知识的呈现方式。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我事先做好了两个全等扇形,用其中一个围成圆锥的侧面,让学生观察发现扇形的弧长和半径与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和母线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中的“三视图”时,我事先让每个学生按规格叠好10个正方体,上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后,让学生用透明胶带将自己制作的正方体选择几个粘合在一起,放在桌子上,然后从不同的方向看,体会其三视图的含义及画法,学生之间交叉使用,其次再用十合粉笔做演示,进一步观察体会最后再补充立体图形和它们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直观地理解,从不同方向看,就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通过演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的演示,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相关知识,也就会很自然地理解一些如拉闸门为什么要用四边形而不用三角形的基本原理了。利用这种直观教学用具的演示,不但学生的兴趣被激活,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会发现连教师也无法预料的东西,正是通过动手实践、动脑自主探索与自主交流的学习方式获取了知识,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创设直观或实验情境
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例如,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若通过设置具体实验或直观的问题情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创设数学思维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当的创设思维环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从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