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班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3

以生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班级

李玉峰

李玉峰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学校257100

摘要:“以生为本”是一种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科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需求和权益为根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落实于学生的成才。文章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对班主任管理班级做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以生为本科学管理和谐班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显得尤为重要。

“以生为本”,是指老师在对班级的学生管理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用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班级管理。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那些违背人本的思想和做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那么该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从人格上来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因此,班主任在思想观念上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将管理变成监督、控制、束缚和命令的错误做法。班主任绝不可任意摆布学生,对学生平时的言行不能过分挑剔,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尽情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得以贯彻执行。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不应把学生看作贮存知识的“容器”,而是看作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才能相互学习、相互要求、共同参与。

2.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人格健全的教师,兴趣广泛,稳定而成熟,性格开朗,襟怀坦荡,处事机灵,言行如一,表里一致,为人乐观,愉快活泼,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上有自己的风格,让学生接受和喜爱,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工作勤勤恳恳,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按时到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责任心的感染;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取人,不搞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平等的关心与爱护。

二、以人为本,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

作为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此间,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间也进行着情感交流,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大家其乐融融。

1.召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经常借助于主题班会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上,如开学动员教育、纪律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涉及方方面面;在召开的形式上也力求多样化,如心理专家专题讲座、记录片介绍、学生跟家长共同参与班会等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能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有审美体验,又有情感教育。这些主题班会的召开大大升华了学生的内心,更加觉得这个班集体温暖、友爱。

2.开展心理教育。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在写作上如此,精神上也是一样需要源头活水,这些精神可以支撑学生情感的大厦,鼓励他们跨过人生的坎坷。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讲座或演讲活动,这些活动像清风涤荡着学生的心田,也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房。

3.开展合作互助活动。

合作,顾名思义,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分享。如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彼此互相尊重、信任,从而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彼此地认识、赏识对方,彼此取长补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篮球比赛、合作跑比赛、拔河比赛等实践活动,讲究的就是彼此间的协调,不协调的集体肯定是不打自垮的。合作活动让师生缩短了距离,让好多同学改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在这个可爱的班级中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三、了解学生,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作为班主任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档案,档案上应该包括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和资料。我会力争在短时间内熟悉这些材料,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和每个学生聊天一次,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进一步掌握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当然,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很不容易。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有些学生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成绩突然下降等,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教育工作。

班级目标是班级的航船灯塔,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它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目标定位的作用。管理班级一定要有目标,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目标大家定,体现了民主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四、注重人格化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1.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学习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

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环境的非限制性。搜集资料、访问调查、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都不完全是坐在教室里就能完成的。如果对学生定下过多的条条框框,给学生戴上“紧箍咒”,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舒畅放开手脚搞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是极大的挫伤。不过,建立一些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不可太严太多。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则表现为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厌学、逃学、焦虑、学校恐怖症、自杀倾向、自弃行为、社交困难、精神紧张、抑郁等等。做好班主任,一定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工作;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教育他们学会用转移、克制、自我暗示、自我提醒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有认真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心理以及行为动机,才能对症下药。

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2.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3.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里我经常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六、以发展为宗旨,优化学生的评价体系

在中学阶段,学生智能及生命要素仍然都处在发展中,学生的可塑性空间很大,班主任切不能凭学生一时的表现,主观臆测、武断评价学生。我们应彻底抛弃统一的尺度,有区别地看待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尤其是要以发展性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评价参照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基于“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要养成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习惯,实施“赏识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尝试成功的快乐,这一点应成为班主任管理评价的策略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构造一种开放性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全面评价,尤其应该以积极性评价为主,并要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反思不足、激发信心,在无尽的期冀中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完善自我。

七、加强家校联系,搭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从教育目标上看两者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观念的时代变迁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难免产生分歧和矛盾。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建立互动的关系,在班级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班级和谐教育形成“合力”。

1.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培养与家长的感情。

要畅通联系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沟通方式,如电话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要经常联系,不可因工作忙或其它原因而忽视了平时与家长的联系,非等到学生学习或思想方面出现了问题,才想起与家长联系。这时联系,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是向家长告状,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甚至紧张师生关系。

2.端正与家长联系的动机,平等对待家长。

与家长取得联系是为了交换意见,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不能借联系之名谋私利,不借联系之名发泄心中对学生的不满;不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接待家长时不带着世俗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要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

3.实行换位思考,讲究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要认真体察家长的心理,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达到心理相容;在汇报学生问题时,要以正面汇报为主,多肯定少指责,即使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也要尽可能挖掘其优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在研究学生问题时,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寻找家校教育结合点,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面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一些尖锐的批评或与事实有出入的,要不与家长争吵,耐心解释,虚心听取,以情动人。

班级各项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工作。在构建和谐班级的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的和谐。班主任要具有耐心、爱心和恒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这件事情,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陈晓平《关于班主任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2009。

[3]薛彦华《教育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