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历史课为趣味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变历史课为趣味课

魏红香

关键词:历史课;趣味课;教学形式

传统历史课的教学,通常缺乏推理与演绎,教师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状态,课堂成了“一言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有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教学状况,面对新课程,新课改,作为一线中学历史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实践与思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打破过去“一言堂”的模式,师生共同参与,既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让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成具有趣味效果的课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做如下尝试:

一、知识竞赛

在每节课的复习阶段,任意提问几个学生,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知识竞赛的方式,将上节课的内容加以复习,对优胜者给予鼓励,也可记做平时成绩。当然参赛学生最好任意叫,而不要实行指定或轮流制,以促使每位学生都做准备。同时注意同时参赛的学生尽量在同一水平,被提问学生覆盖到全体学生。也可以通过产生周冠军、月冠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这种方式是在课堂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在竞赛的驱动下,学生会对已学内容做充分的复习,而且在竞赛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这种实践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逐渐克服羞怯心理,变得自信胆大,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在一次竞赛中,成绩较差的薛某某竟然获得了“月冠军”,全班学生都很兴奋,笔者给他除了例行的奖励:借阅一本课外书之外,还应同学们的要求,给他封了个“历史达人”的称号。从薛某某激动得憋红了的脸颊以及闪着光芒的眼神中,笔者看到了他获得成功的自信与自尊。“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真理。

二、情景表演

历史课中可供表演的材料很多,例如:课本中穿插的很多历史故事,图片资料等,均可作表演材料。在《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边看课文边构思,以话剧的形式来反映课本插图的场面,并用语言及动作把课文意思加以深化并总结。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设计后在讲台上表演得生动活泼,用书做道具,一摞书表示施复夫妇的收获物,一页纸表示给“机工”的报酬,学生们还创造性地把一部分“织品”卖给了前排的同学,表演完毕,表演者谢幕时,教师可指出抱一摞书的同学是“早期的资本家”,拿着一页纸的同学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并应进一步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特点进行区别与比较。该学期期末测试中关于“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道题,正确率达90%,效果非常显著。说明课堂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除话剧这种表演形式外还有其它课堂表演形式。例如:明清文化中关于明朝的绘画。明朝绘画的特点是:山水、花鸟画占统治地位,讲完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提问谁愿意当明朝的大画家,在黑板上一展身手呢,请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幅山水画,一幅花鸟画。同学们很快推荐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画的是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还有落日及悠闲地在水中荡舟的渔夫,而另一位画的是一丛芦苇上独立一只小鸟,小鸟画得栩栩如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与总结,给两位同学打分予以肯定,并当场记做平时成绩。经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对于明朝绘画的特点,会留下深刻的影响,教师也了解到班上有善长绘画的学生,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增进了师生关系。

类似课堂表演的机会很多,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学生表演,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和学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都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课堂变成了师生的乐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展现与提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今后在多方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试讲

历史课的组成部分大致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外交、军事、文化。如果说,其它部分需要讲“为什么”的话,而文化部分则更注重“是什么”,所以文化部分不妨让学生来试讲,试讲的方法是,每个学生当堂选择本课中任意一个问题来讲,可以不按顺序,自己准备好哪个问题就讲哪一个,讲完之后,教师给予评价,计分,对讲得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纠正。在笔者推行试讲制度时,第一个讲的同学,在班上是属于好动的学生,平时听课的耐心并不是太好。在讲台上,他采用的是问答式,先让同学读课文,然后提问,每提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精神百倍地全体举手,讲完之后,他又让同学们合上书,就刚才的问题考问同学们,在同学们热烈兴奋的掌声中,笔者给这位同学打了满分。后来这位同学对历史课抱以浓厚的兴趣。之后,凡是有试讲的课文,同学们都争先恐后,而试讲提问时,举手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让教师们倍感头疼的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状况彻底改变,学生学得轻松了,教师教得也轻松了。

四、人物演讲

有关资料表明,一个人能力的体现,百分之七十以上凭借口头表达,在人际交往,公关和领导工作中,这个比率可能还高得多,尤其是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留给对方较为本质的第一印象,完全取决于口头表达,随着人际关系的广泛融汇,生活节奏的加快,形势对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变化,口头表达能力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除知识竞赛、情景表演、试讲课文之外,历史课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去认识,这样,学生对课文中分散的历史人物事迹加以整理,化分散为集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通过演讲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初中学生把一个人物介绍的有条有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在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让不同的学生讲解,尽管他们都很积极地在举手。例如:关于王安石这一历史人物,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教师可以出题如下:演讲《我是王安石》。记得当时课堂上演讲的是比较胆大的罗某某,他讲得很不错,但讲到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1086年我就去世了”,这一小小的错误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笔者也忍俊不禁。小小的错误能活跃课堂气氛,也算是课堂幽默吧。李某某同学性格内向,比较胆小,学习成绩在本班第一,在讲《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时,黑板上写了郑和、戚继光、俞大猷、利玛窦四个人物的名字,让同学们选择任意一个来讲,这位同学选的是利玛窦,尽管讲了只有两句话,但一紧张他还是把利玛窦说成了葡萄牙人(实际上是意大利人),说明他缺乏临场心理素质,可见学生是需要这种课堂实践的。

以上方法都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学生活动为主,以艺术形式来表现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学习困难为学习快乐,历史课将不再是枯燥课而逐渐演变成了趣味课。

参考文献:

[1]陈杰.趣味历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姬秉新.历史教育学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忠和中学邮政编码:7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