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艳林晓平(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医院3506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内容和方式,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方法结合笔者以及身边的一些工作经验,分析新时期儿科护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结论重视人文关怀,实行人道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临床探索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31-02
儿科护理较成人护理复杂,也更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事实证明,许多医疗纠纷并不都是治疗问题,而护理中的细节摩擦则可能成为导火线。长期从事一线儿科护理工作的人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护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是一门艺术;不但要通过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开展医术活动;同时还需通过人文沟通、关怀,以预防医疗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新时期儿科护理工作的新情况
1.1儿科家长的特殊性。目前,儿科患儿的家长大多是上一辈的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各方面生活条件都相对优越,本身从小就倍受父母宠爱,加上生活经历简单,对如何照顾好自己下一代的独生宝宝没有太多的经验。一旦孩子生病住院,面对不断哭啼的孩子,他们有诸多不适应,出现焦虑紧张感,因此,普遍希望医生能够药到病除,立竿见影,往往给医护人员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儿科护理的新情况是,一个心理上仍未“断奶”的家长群与一群正在吃奶的幼患儿。
1.2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一是幼患儿对自己病症表达不清,特别是初生婴儿只会哭啼,不会言语,只能靠其父母表述大致症状;二是这些作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他们看到医生护士的白大褂时就顿然产生紧张、恐惧,极不愿配合治疗,不是大哭大闹,就是手打脚踢,难有片刻安静。
1.3儿科护士的特殊性。如今,许多年轻护士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她们刚从校门出来,社会认知度低,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主动性不够,缺乏技巧与效果。特别是在当代医患纠纷较激烈的大背景下,她们心理承受能力稍差,处理纠纷缺乏有效经验。
1.4护理知识存在缺陷。重技术操作的训练,轻沟通技能的培养;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病人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这是过去不少护理院校办学的特点。其结果是许多护士走上岗位后,错误地认为,只要技术过硬,没有其它的事能难倒自己。对患儿的人文关怀,没有引起她们足够的重视。
2.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创建温馨治疗环境,促进医患良性互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人文内涵的核心是“尊重人,关爱人,以人为本”。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熟的自我意识、融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沟通技巧。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因此,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把人文关怀放在护理工作突出位置,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增进护患互动交流,这是创建温馨科室、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2.2实行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亲子接触,拉近与家长距离,形成和谐医患关系。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于,护理的对象是两个特殊个体:一个对自己病情不会说,或者说不清楚的孩子;一个是孩子病情的代言人-患儿的父母。在这一护理过程,患儿父母反倒成了处理医患关系重要人物。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开展亲子活动,把患儿视若关怀对象,不时地给予一些亲热,用自己的亲子行为打动患儿父母,建立和谐关系,从而拉近与家长的距离。
2.3有利于培养自身健康心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重塑护理人员职业形象。打铁还须自身硬,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诗人王国真说: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这就是说:心态决定一切—积极的心态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可以控制环境,反之环境将会控制你。[1]护士被誉为人类的白衣天使,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琐碎,所遇的病人个性差异巨大,时常考验着护士的身心素质,其中包括护士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怜悯心,以及在最佳时机排解自己的某些不良情绪。加强人文关怀,让一线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3.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
3.1要转变思想,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自觉融入人文关怀的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护理发展的又一个新台阶[2]。许多医患纠纷都是从细节失误或处理不当引起。成败来自细节,良好的医患关系源于日常接触。儿科护士要把关怀患儿作为自己人生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加强人文知识修养,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基础护理实践中去。
3.2重视“首问”接待,极力营造亲切效应。自患儿一入院,患儿与家长面对陌生环境都有一种潜在的焦虑感。此时,护士成为他们的重要心理依靠。最初接触所产生的效应将影响到治疗与护理全过程。因此,面对紧张的家长初次前来办理治疗手续时,护理人员要面带笑容,主动接待,让患儿及家长产生信任感并贯穿全过程。
3.3将温柔打招呼与碰面微笑贯穿治疗始终。患儿入院即是这个团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患儿及家长当成自己理所当然的服务对象,不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而且在细节上,更要注意保持一种亲近的距离。比如,在走廊与家长相遇时点头招呼;在临近床位换吊瓶时,也顺便地简略过问一下其他患儿情况。面对家长的疑问,要学会保持微笑,认真倾听,并予以解释,处理。用感情摆平了家长,患儿的事也好办多了。
3.4穿刺前多与家长做亲子沟通。美国护理专家Bottorff等认为护士能否与患者有效沟通,关键在于能否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儿科护士最大的难题是穿刺时患儿手抓脚踢,大叫大哭,很难以一次性成功地将针头平稳地推入血管中。若没有家长配合,得不到家长理解,就极易出现护士被骂或被打的被动与尴尬局面。因此,护理人员在穿刺前中后全过程多做一些主动性沟通,不断与家长进行友善交流,并学会安抚患儿,争取家长谅解。
4.加强对人文护理工作的学习培训
4.1培养耐心,克服不耐烦感。要学会耐心倾听。倾听既体现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也意味着护士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面对那些易怒的患儿家属,不能失去耐心,更不能被他们的言辞或行为激怒。各级医院要从人文角度加强岗位培训教育,教年轻护士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发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及家属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3]
4.2要学会用词,防止唐突交流。人际沟通是一门学问,要学会赞美患儿、鼓励患儿、安抚患儿,多与家属交流护理经验,将话题引导到体会他们抚养孩子的辛苦,理解他们孩子患病心里的焦急情绪。因为你懂他们的疾苦,赞美孩子同时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他们愿意和你交流,孩子也会很开心,在和谐亲近中,将医患矛盾的危险系数有效降低。
4.3要把心理素质培训与静脉穿刺同时训练。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临床中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术。以往有人总认为这项操作无非是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忽视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因素。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失败的关键在于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场不慌,沉着镇定。如果穿刺出现失误,懂得对患儿家属抱以歉意,说声对不起,得到谅解,为重新穿刺提供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见杨永龙心理疏导
[2]见[医学论文]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作者:蒲新英等
[3]见浅谈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作者单位: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