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早期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研究实际段内本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共164例,根据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后入院手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82例。患者均在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下接受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6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早期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故手术效果优势显著。
关键词:早期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预后影响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高血压并发症,常见于中老年高血压男性患者,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且可随着患者颅内压的升高,不断增加颅内出血量,进一步加剧病情,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手术治疗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可在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前提下,清除血肿,减少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不同手术时间对患者所具有的预后效果及疗效差异性较大,特别是麻醉效果的选取同样较大影响[1]。因此,为观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早期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研究实际段内本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共164例,根据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后入院手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82例。
对照组,男51例,女31例,年龄分布52~68岁,平均年龄(60.02±5.46)岁;高血压病程3~12年,平均(7.52±2.48)年。观察组,男53例,女29例,年龄分布51~70岁,平均年龄(60.54±5.58)岁;高血压病程3~13年,平均(8.01±2.53)小时。2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方法阿对比后,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颅脑CT诊断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确认接受手术治疗;家属知情后确认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者;排除合并其他类型脑血诱因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患者均在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下接受手术,对照组入院手术时间为出血12h后,观察组入院手术时间为出血7~12h内。
麻醉方法:患者手术麻醉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实施。先根据缓和体质量按0.05 mg/kg标准取咪达唑仑,按1.5 ~ 2 .0 mg/kg标准取丙泊酚,按0.15 ~0.20 mg/kg标准取阿曲库铵,按 0.8 pg/kg标准取舒芬太尼,予以患者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麻醉实施后,按照每小时5~6 mg/kg剂量予以患者丙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效果,其后按照5mg/30min剂量予以患者阿曲库铵静脉注射强化麻醉效果。在手术结束前5min时,停止丙泊酚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
手术指标包括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评分分别采用NIHSS及ADL量表测评,NIHSS评分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呈反比例关系,ADL评分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呈正比例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手术指标对比( ±s)
组别 | n | 手术失血量(ml) | 手术时间(min) | 术后拔管时间(d) |
对照组 | 82 | 65.05±13.68 | 92.67±13.95 | 4.02±1.98 |
观察组 | 82 | 36.21±12.63 | 54.45±12.86 | 2.45±1.16 |
t | -- | 14.0265 | 18.2414 | 6.1954 |
P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为(18.02±4.37)分,自理能力评分为(67.82±5.68)分;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为(17.65±4.03)分,自理能力评分为(68.33±5.65)分。将手术随访6月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9.54±2.13)分,自理能力评分为(81.96±5.26)分;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5.43±1.34)分,自理能力评分为(91.27±5.02)分。表明,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6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均有明显提升,P<0.05。(t=0.5636,14.7898,0.5764,11.5947;P=0.5738,0.0000,0.5651,0.0000)
3讨论
手术治疗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治疗手段,对于颅内压及血肿情况均具有较好的治疗缓解效果,但此类患者发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实现对患者自主呼吸机能的维持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故需选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6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患者存在3~5h范围内的活动性颅内出血时间段,故存在较高的继发性出血风险,故需对手术时机进行合理选取,且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生理性损伤较大,需选取有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本次研究所用麻醉药物中,丙泊酚麻醉生效后,可使患者颅内压获得有效降低,并对脑细胞基础代谢活性进行一定抑制,故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术中的脑耗氧量,并通过对患者脑细胞中线粒体的有效保护,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水肿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而舒芬太尼作为阿片类麻醉药剂,其可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的同时,起到镇痛效果,且其所脂溶性较强,故可有效穿过患者血脑屏障,在短时间内实现麻醉,且对于患者心肺功能无抑制性,可有效为维持其自主呼吸功能,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2-3]。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早期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故手术效果优势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海清, 赵勇, 梁文华, 等. 早期立体定向复合麻醉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观察[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A01):119-122.
[2]史静,蒋柯,钟毅,谭立,邹小华.2种不同麻醉方法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03):45-49.
[3]高崇斌.对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两种麻醉法实施麻醉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