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

高媛

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 15581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加顾性分析。结果:36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自身免疫相关性肝胆道疾病,主要累及中轻年女性患者,大约60%左右的 PBC患者确诊时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乏力、皮肤瘙痒、门脉高压、骨质疏松、皮肤脂黄瘤、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或/和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等,常合并有多种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为首诊症状)[1]。绝大多数的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主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肝内小叶间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和小胆管的闭塞和数量减少,长期持续性的肝内胆汁淤积,可进展为肝脏纤维化和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2~72岁,平均年龄51±1.7岁。患者病程在5个月~10年。

1.2 治疗

1.2.1 熊去氧胆酸(UDCA):是亲水性二羟基胆酸。作用机制为去除肠肝循环中的内源性胆酸,稳定肝细胞膜,减少HLA抗原族I、Ⅱ类抗原在肝细胞膜上的异常表达。UDCA口服剂量为13~15mg/(kg·d),可以改善早期患者在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的指标,是减缓PBC进程的主要药物。UDCA需长期应用,耐受性通常较好。在接受UDCA治疗的PBC患者中,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有效的判断预后的指标,因为UDCA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常伴随着临床表现的改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UDCA可缓解血清胆红素的升高,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和IgM水平都有所改善。也能减少肝移植的需求和延长生存期。最近研究证实,在早期PBC患者中,UDCA治疗可显著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也有研究提示UDCA对抑制门脉高压的形成有积极作用,能使PBC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几率下降。晚期进入肝硬化阶段的患者是否使用该药尚存在争议。对有药物过敏史、胆管炎、胆道梗阻和急性胆囊炎的患者禁用此药。UDCA治疗PBC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无显著的毒性作用,患者对其有很好的耐受性,UDCA与其他药物(免疫抑制剂)合用可能增强其治疗效果,但目前仍在临床对照研究中。

1.2.2 免疫抑制剂:能抑制介导疾病进展的免疫反应。氨甲蝶呤能改善PBC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病变。口服剂量为每周15mg。有药物过敏史、嗜酒者、肝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增生低下、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肾功能不全等禁用。用药期间每月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泼尼松龙能改善PBC患者症状,生化和组织学病变。口服剂量30Mg/d,在8周内逐步减量至每天10mg,再以小剂量维持治疗。有过敏史,病毒或真菌感染,或结节样皮肤损害者禁用。应警惕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不良反应。环孢素有潜在治疗作用。口服剂量3mg/(kg·d),一天2次。有过敏史、未控制的高血压和恶性肿瘤患者慎用。

2 结果

通过对36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患者症状均恢复良好,胆管酶、胆汁淤积基本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良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 讨论

目前有关PBC的预后尚不是很清楚,相当多的因素影响PBC的预后,如诊断时病程的早晚,有无临床症状,肝功能的代偿情况,有无治疗等,目前关于 UDCA治疗对PBC的预后的影响也有待更多的研究评估。一般认为,如果不经治疗,PBC可能经过15~20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肝硬化,无症状的PBC患者大多数在数年内出现症状,如果出现患者临床症状,发展为终末期肝硬化的时间明显缩短。根据PBC的病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为:早期:无症状,肝功能检查正常,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血清可检测出AMA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虽无症状,但肝功能检查出现异常;经5年随访,约80%的患者出现PBC的症状与体征,进入症状期,患者出现PBC的症状和肝功能检查出现异常,但肝功能尚在代偿期内,此期突出表现是瘙痒和黄疸;终末期PBC,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出现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肝功能衰竭表现。

PBC是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有效控制或治愈PBC,因此定期随访,检测肝功能血清生化学指标和早期发现和防治PBC并发症及重叠疾病。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以3~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肝脏B超检查;如出现门脉高压症,12~24个月复查胃镜,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若诊断时已有食管胃底曲张,甚至既往已有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复查胃镜的时间宜酌情缩短。随访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肝移植的时机。

[参考文献]

[1]赵臣,夏薇,李永哲.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7):702-704.

[2]梁群,严佑琴,闾军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1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4):244-245.

[3]毕伟平,茼辉斌9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180-181.

[4]姚定康,谢渭芬等7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8(29):687-688.

[5]胥莹,徐智媛,焦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15-16.

[6]姚展蔚,姚光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检测方法和临床评估[J].肝脏,2006,7(3):153.

[7]姚光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姚光弼.临床肝胆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83.

[8]高峰,贾继东.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