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3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回归”课堂。校长听课评课作为常规性的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内涵。校长要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际领导者和管理者,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需要从3个方面做准备:一是理念更新到位——认知、把握新课改下听课评课标准的特点;二是角色到位——确认、找到新课改下校长听课评课角色的科学定位;三是操作行为到位——科学、有效践行新课改下校长听课评课的“五个结合”:规律性与个性的结合、问题性与激励性的结合、实用性与引领性的结合、技能性与文化性的结合、研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关键词] 校长;课程改革;听课;评课
  
  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回归”课堂。然而,走进这并不陌生的课堂,很多校长却感到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已失去了很多“话语权”,正在失去更多“话语权”)。教育的改革发展,赋予了课堂许多新的内涵。作为常规性的学校管理工作——校长听课评课,正经受着新的挑战,需要重新进行学识与能力的准备,尽快解决“课改中校长如何听课评课”这一问题。
  
  一、理念更新到位:认知、把握新课程改革中听课评课标准的特点
  
  校长若想有效履行听课评课的工作,首要的是掌握新的“听课评课标准”,把握其新特点。与以往不同,今天的听课评课标准具有一些新特点:
  (一)多样性
  新课改下听课评课出现了标准的“多样性”状态。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这样几种标准:“三条标准”说——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四条标准”说——学科特点鲜明;教学理念深刻;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独特。“五条标准”说——看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看教学程序和策略;看教学素养;看学习状态和结果。“七条标准”说——看三维目标设计与达成;看创造性使用教材;看教学方式;看学习方式;看教学素养;看教学效果;看教学个性。著名学者叶澜教授的新课程评课标准得到普遍认同: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1] 由此可见,新课改下听课评课的标准表现出多样性的新特点。应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标准的多样性并不是一种混乱,让人无所适从;也不是一种异化,出现了“不适”的问题,而恰恰相反,它反映了教学的进步。这主要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已走进课堂,人们开始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按教育规律教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自然,听课评课也必然是“无定法”,不能一个标准、一个模式。
  (二)先进性
  新课改中听课评课由以往的只关注“事”到今天既关注“事”又关注“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主导思想。由只关注“教”到既关注“教”更关注“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这些改变都是可喜的进步。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是“人的发展”,是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的活动(事业)。以往追求“效率”(升学率)主导的教育教学是“目中无人”,是对教育教学的扭曲、异化。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但其根本指向、意义在于学生的“学”,保证“学”的过程,提高“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教学工作的最大追求。否则,“教”的过程和水平再高超、再优秀也是无意义的,甚至是相悖的。
  (三)整合性
  新课改下听课评课从以往的单一视域考察发展到多元视域整合考察,由多元视域内容整合构成“立体式”标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系统,涉及人、物、事、时间等几个子系统的诸多元素及其系统内外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因此,新课改下听课评课需广泛考察到“多渠道视域”(广泛征询校长、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意见)“发展视域”(以发展的动态眼光看问题,不局限于一节课、一件事、一个活动等)“层次视域”(对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等区别对待)等方方面面,并整合系统思维。
  
  二、角色到位:确认、找到新课改下校长听课评课角色的科学定位
  
  今天,重新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是校长做好听课评课工作的前提。与以往不同,今天的校长角色富有了多元内涵。仅从听课评课视角看,校长应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校长是教师的教师
  从“专业”视角上讲,今天的校长应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修养。校长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经验、教育心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素养。此外,校长在所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当然,这不是要求校长精通所有的学科知识,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但需要精通某一二个学科,找到、找好课堂教学的感觉,触类旁通。
  (二)校长是教师的领导
  从“行政”视角上讲,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对学校承担着领导与管理的责任,对教师当然亦不例外。但对教师的领导与管理又有不同,特别是在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校长在课堂教学方面不能仅停留在向教师提出基本的技术规范要求,而要特别把握好“方向性”。不但要准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不脱离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要考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保护、促进教师个性化特色教学。

  (三)校长是教师的伙伴
  从“情感关系”视角上讲,校长应是教师的好伙伴。“伙伴”有这样几个含义:一是由于共同的教育使命,校长与教师是一起共事的同事;二是由于组织分工不同,校长是学校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教职工兄弟姐妹中的“首席”;三是由于长期的朝夕相处,相互影响帮助,校长成为教师的“益友”。
  (四)校长是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从“价值关系”视角上讲,校长是教师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者。校长之所以把教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由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学校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办优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提升学校的品位、品牌。为教师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是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操作行为到位:科学、有效践行新课改下校长听课评课的“五个结合”
  校长的专业素养提升、领导和管理角色转变显得尤为紧迫。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校长角色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校长听课评课不妨从校长的特殊“地位”出发,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并有效地展开。
  (一)规律性与个性的结合——考察“一般”与考察“特殊”
  “规律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按听课评课的标准进行有效活动。笔者认为,听课评课可参照三维基本要素:一维是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二维是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是教师、学生。整合三维要素,综合、系统、全面地考察课堂活动,可看作是当下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高于以往的单维考察),也可作为校长听课评课的基本功。“个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要充分关注教师的独特之处。今天,校长应格外关注教师的个性、保护教师的个性、倡导教师的个性。一是注意了解教师自身的基本情况;二是注意开发、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这些应成为当今校长听课评课的新内容。
  (二)问题性与激励性的结合——提出问题、发现“不足”与看到长处、发挥“优长”
  “问题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能看到、找出教师存在的不足。听课评课贵在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既不能有“老好人”的思想,怕得罪人,又不能求全责备,以权压人,更不能抱有成见,先入为主。“激励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能充分肯定、鼓励教师的优长。教师特别看重别人给予的评价,尤其是对“优点”的评价往往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动力。今天教师的素质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相应地其需求也更高。今天,校长只一般性地看待教师上课的不足与优点是不够的。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成绩是成绩,不足是不足,以事实服人,这种传统的做法尽管不错,但已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新需要,很多教师感到这么做不够解渴。校长不但要继承传统的有效做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精细、有效的技术和策略,充分考虑被评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因人施评,方式灵活,争取达到“以事明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有机结合。(三)实用性与引领性的结合——考虑“眼前”、解决现实问题与考虑“长远”、规划未来发展
  “实用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时能提出有操作性的、实际有效的建议和做法。校长听课评课切忌空对空地谈理论,照搬条条框框,这样的评课没什么意义。比如,下面这样的评课就是空洞乏味、大话套话的典型:“这堂课是一堂好课,成功的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课件运用适当,结构完整。这堂课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改课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领性”是指校长能提出适合教师未来发展的方向性建议,使其具有长远效应。校长听课评课若只就事论事,就不可避免停留在低水平层次(往往是普遍现象)。校长应主动预见教师的发展方向,及时发现教师发展的“生长点”,给予有力的引领。
  (四)技能性与文化性的结合——考察“外显”的外在“水平”与透视“内隐”的内在水平
  “技能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要考察教师的专业能力、技术等“物化性”修养。教师的水平更多地表现在知识、方法、能力、技术等方面,这些都是需要充分关注的。在这些方面,校长通常做得比较到位。“文化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要重视教师的理念、境界、感情、品格等“精神性”修养。教师这些方面的水平表现尽管不像“技能性”的“物化性”修养那样外显,有时还很难断定,但却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性”素养才真正标志教师的水平、层次(而它往往被校长所忽略)。因此,对教师“文化性”素养的有效认知、判定理应受到校长的精心关注。
  (五)研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深层次”的精细化研究与“包容性”的粗放化处理
  “研究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工作主要应定位在“研究”上,主要目的是进行研究,而不是奖励、惩罚等方面。这是一种进步。过去校长把听课评课只当作一项管理手段,当作例行检查来对待,这是不够的。其实,听课评课是校长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主渠道和重要过程,否则,必然会游离于教育教学发展。事实上,校长不仅应该做好听课评课工作,还应该走上讲台,尽可能随班上课,即使不能跟班,适当讲课也是必要的。校长上讲台,是今天学校教学发展的新的更高层次的“回归”,是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校长不讲课,对教学就难有真情实感,而没有真情实感的领导和管理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开放性”是指校长听课评课不要轻易作“结论”(定论),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允许有争议的说法存在,即包容不完善,正视不同观点、看法。今天的听课评课的主要属性要求是研究性,不能用行政手段统一意见,也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课堂教学永远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有待完善”是听课评课的一条重要法则。

  
  [ 参 考 文 献 ]
  [1] 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