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3
/ 5
因此,教例撰写与教例研讨活动确实使老师们的教学与研究融会一体。像医师一边提供医疗服务一边从事病例研究那样,我们的教师一面提供教学服务一面从事教例研究。如果教学工作像所有专业工作那样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逐渐赢得专业的声誉和地位。这时教师就不再是自己和别人心目中“教书匠”,学生将因此受到专业的对待,教师也将因此获得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待遇。教师在工作中享有身为专业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将受到专业成长的欢乐和幸福。

教例研究活动不仅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一方面,挖掘了我们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例的创新,即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的教学设计,实现教例的创新。

㈣归纳整理,提炼教学策略

我们将老师们的教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一类问题的教学策略,最后总结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说,教例归纳,也实现了理论创新。

我们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分学科探讨这些策略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课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随着课题研究专著的出版,我校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将告一段落,而转向更加积极主动的教例创新工作。如果说近两年来我们探索的重点在于追溯、反思和研究自己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教例,那么,我校今后课堂改革探索的重点将转向,自觉以我们概括、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指导,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设计课堂教学,重建课堂生活,不断创造新的教例。

六、研究成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实践,我们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专家合作,采用教例研究的方式,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首先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自己的某堂课或某个片断的教学过程,生成一个个教例或课例;进而邀请三五几个志趣相投的同事、专家,一起分析、研究自己的教例,并在自主反思和整合同行意见基础上撰写教例分析报告;最后,把一份份教例分析报告积累起来加以概括,从中总结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摸索了两全一主动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每个适龄儿童都有义务和权利接受这种教育。如果说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以确保每个儿童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主要是政府和社会职责的话,那么,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主要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学科教学,最常用的策略是,开展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参与的活动,或者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要求多人参与的合作型游戏,或者是开展以分享为取向的课堂交流,使学生人人参与课堂生活,人人获得学业成功机会。

以班级学生集体为对象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基本保证了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如果班级规模过大,学生水平相差悬殊,课堂教学实际上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甚至难以真正面向多数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校近几年来一方面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另一方面努力扩建校舍,扩充师资,扩大班级数,将班额从原来的60人左右压缩到45人左右。通过压缩班级规模,使课堂教学逐步小班化,不仅使教师在课前课后有较充裕的时间关注、了解和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及时指导学生,而且为教师在课内加强个别辅导,灵活而有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在课内加强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第三种策略。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中相机实施个别辅导;可以压缩集体授课时间,从而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习好的学生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而加强个别辅导力量。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除了可以采取加强课内外个别辅导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分层,在水平相近的学生群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评。

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课堂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关怀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上。因此,我们重点探讨了面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发现如下教学措施或策略有助于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第一,降低教学重心,速度慢一些,步子小一些,密度低一些,为学困生的提高、进步并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树立自信心创造条件;第二,营造支持学困生的课堂生活气氛,鼓励学困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正视并克服学习困难;第三,利用各种直观教具、示意教学用具、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以及系统媒体,形象地表现或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抽象知识的困难;第四,组织和指导学生先借助外部操作进行思维,进而借助有声的语言进行思维,最后学会内维思维;第五,放慢一点教学进度,在教授具体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第六,当学生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遇到困难时,对学习任务加以合理地分解,细化为一系列难度不大而前后相继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在一个适当的学习梯度中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掌握所应知、应会的学习内容。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基础教育本质是“培养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赖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可以说,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展现的特征尚未定型,正处于变化、发展和趋于逐渐成熟过程之中。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得以全面发展,我们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个体加以关怀和教导,同时把学生当作社会成员加以关怀和教导。使他们在学习、交往中获得尊重和关爱,满足其与生俱来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教学内容主要就是用知识的形式呈现的,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以就知识论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多重教育价值,发挥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多种教育价值的熏陶。例如《少年闰土》一课的教育价值,不限于使六年级学生多学会几个生字、新词,不限于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也不限于使他们多读懂一篇名作。它的价值还在于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倒叙方法,学习从外貌、言行等方面刻画或概括人物的特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课文细腻的描述、真挚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于使学生领略农村少年的见多识广、机智勇敢、活泼可爱,使学生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也就意味着,这是一篇具有多重教育价值的课文,存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可能。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以知识授受为直接任务。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或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在知识呈现过程中兼顾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总结过程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同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交往的场所。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不但有认知需要,而且有情感需要;不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表现、交往、合作、贡献、分享的欲望和需要。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纳情境教学、角色表演以及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诉诸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合作分享上,从而也促进了学生情感发展。有时,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3.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课堂生存状态,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认为,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中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实现自我学习,具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理想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观察,教例研究,同时结合理论学习,我们注意到积极学习、主动发展的学生具有一些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如:强烈的学习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课堂是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关系、打破课堂沉闷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除了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外,关键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出题目来考同学、考老师;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营造自我胜任和成就感;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暗示等。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生活,我们所采取的策略有,提供机会(如设置弹性问题、开展游戏活动等),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开展学习指导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当然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还有很多,可以组织学生实验、制作、课堂讨论、辩论、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往往还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使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在活动中得以发展。

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表现在他(她)具有较强的质疑能力。质疑是一种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敢于评判问题,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意见,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常要求学生大胆地向教师质疑;敢于怀疑教材;并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当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与评价。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见,合理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很重要,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有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把他们从被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者,去评价同学,评价老师,成为评价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探索出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一体化发展思路

从2001年起,我们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专家合作,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专题研究。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教学与研究一体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大小学教师合作”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追求的是: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使课堂活动成为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和具体对策指导下的理性行动;把教学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归宿,在教学中研究,通过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使研究直接指向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率提高,以及课堂生活质量提升;使学校和课堂不仅成为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业务成长、专业发展的基地,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寻求理论生长点、检验理论假设、建树理论成就的研究基地。这种“教学-研究一体化”的课堂重建试验,主要依托的是“教例研究”,通过这种研究,我们不但寻找了一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而且找到了一条促进着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

首先,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之间交流思维,分享经验。教例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自主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交流与合作研究,从而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实现共同成长之目的。教例研究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究者,而可以在与同行基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原则的自由讨论和质疑问难中,寻求业务上的帮助和支持,在彼此分享理论和经验中,寻找同好和知音。

其次,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这种研究一方面促使教师从对具体课堂行为的观察和分析逐渐转向对行为背后观念的审查和反思,另一方面促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具体化为种种课堂行为和教学策略,因而有利于教师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真诚而坚定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

第三,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一旦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或者细听自己的教学录音,或者审读自己的课堂实录,就可以从旁观者的立场上注意到自己在上课时不易觉察的问题,其他参与教例研讨活动的教师,能够切实帮助执教者改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其他参与教例研讨活动的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通过群策群力,寻找到改进课堂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教例研究帮助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道路。我们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邀请志趣相投的同事、专家分析自己的教例,在自主反思基础上整合同行意见撰写教例分析报告,把一份份报告积累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并自觉运用这些策略创造新的教例,为新一轮探索提供研究素材。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我们逐渐掌握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和规范,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成果。

第五,教例研究使教师不断地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教学是一种重复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有多年从教经验的教师,因为对学生、教材、教法和日常教学程序相当熟悉,如果满足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就会沦为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教师难以从中找到乐趣。教例研究帮助我们摆脱了这种困境,它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建树,从而激发出我们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三)出版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专著

教例分析报告的结论只适用于教例本身,并没有普适性。但是,随着教例分析报告的增多,2002年7-8月间,我们把老师们一年来撰写的159份教例分析报告结集、编印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教例汇编》,进而发动教师系统审读报告,在对报告分类别群的基础上,通过对同类教例的研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为了拓宽课题组的视野,我们还组织和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广泛搜集相关论文,分专题编印了两大卷内部资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论文集》,以资课题组研究参考之用。

经过近一年的集体攻关,我们根据自撰的教例分析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且对这些策略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出版了这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专著,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正是教师创造的一则则富有新意和个性的教例,确保了我们的概括和总结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创造性。我们虽然丝毫不敢说这是一项原创性成果,但其中确实包含着理论创新的意识和努力。如果我们积累更多的教例分析报告,如果教师对于大量教例分析报告进行理论概括的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专业训练,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更具有理论色彩的创见。但是,理论创新并不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直接目的,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在于提高课堂生活的品质。所以,我们不把现有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性研究成果看成是终结性结论,而宁愿视之为全校教师接下来为课堂重建创造新教例的研究起点和理论假设。

(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海小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校长和老师,经过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积淀了海小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和“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教育特色,因而赢得了全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信赖,成为了宁波市一所享有很高社会声誉的名校。如何使百年老校能经常注入生命的活力,使她能合着时代的节拍,永远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小学界的领头雁,走科研兴校之路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

教例研究的科研方法在我校课题研究中的实施,带动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很多教师能自觉地开展教例研究,陈岱老师和陈亚明老师的教例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上,周桂芳老师的教例发表在《北京体育学院院报》上,杨英老师的教例在《宁波日报》教育视窗版上发表等等。陈亚明老师还在华师大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出版了《小学数学教例研究》一书。可以说,教例研究在海小结出了硕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的开展,促使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两位年轻老师获得了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并被推荐为省教坛新秀。一位老师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两位老师参加市教改之星比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学生。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从教材、教案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转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毕业班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全区取于前茅,在家长和社会中享有声誉,带动了学校招生形势的持续发展。可以说,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把教育科研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行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促进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带动了学校持续的发展。

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的是教例研究法。可以说,我们不仅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中小学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方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隐含着促进“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

七、分析与讨论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有教育教学活动来,就有教学策略的实施,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为大规模实施教学提供可能,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在同一个教室里教师实施着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在对人实施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方法、措施有所不同,评价的方式时有差异,这就体现了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策略有有效与无效之分。有效的策略又对应着对学生是否有利、无利之别。当然,教法各异,教学对象不同,所落实的教学策略,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观念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落实,而且有些教学策略,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确实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强化训练、题海战术,但是这样的策略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本。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是能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二、如何普及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教育中心逐渐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走上了教育研究之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不仅被视为振兴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还被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然而,与这种趋势并行的是,人们对于教市是否有必要和可能从事教育研究的怀疑也在潜滋暗长,教师批评、抱怨教育研究的声音不绝于耳。在众多人眼里,大模大样的“研究成果”不过是现代学校的时髦装饰,教师职称晋升的敲门砖。轰轰烈烈的“教育科研”非但无助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无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反而成了学校和教师的沉重负担。这种“教育科研”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它授人以柄,助长着人们对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疑虑,同时败坏着教育研究的声誉。

教例研究是老师们从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自己的工作难题为归宿,在教育工作中研究自己课堂教学问题,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和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育行为的改善和教育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这是一种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研究。这种“在教育中、通过教育并为了教育”的研究,在最初的阶段很可能会占用教师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但只要认真坚持一两个学期,他就会成为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它的作用不限于教师具体教育行为的改善,还在于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眼界不断扩大,更在于工作中主动反思、深入钻研和不断创新,激发并维持着教师从教的乐趣和热情,唤起教师身为专业工作者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感,从而避免了天天上课沦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这是一种合作研究。它虽然珍视教师个人的主动反思和独立探索,但同时强调志同道合的教师之间、教师与理论工作者之间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者形成松散的“教育研究志愿者组合”,围绕某个实际教育问题或课堂教学实例,开展合作研究。这种努力表明教师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它可以在于同行基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原则的自由讨论和质疑问难中,寻求业务上的帮助和支持,在彼此分享理论和经验中,寻找同好和知音。

这是一种开放型的研究。它虽然强调以解决教师自身教育问题为归宿,但并不排斥同事、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智慧,相反它对任何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保持开放,并努力从中汲取课堂教学改革的诗情和灵感。

可以说,这种以教师自身教育活动来提炼的教育教学策略都是经过课堂的实践,也反映了这样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这种在教师的教学实例中归纳、提炼出来的教学策略,有其典型性和个性化特色,也反映了学校的特色,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同时广泛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教育经验,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论证。

三、如何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教师的关注点在学生身上。以往教师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是否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关注的是教案,是否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关注的是教师本身,学生是否围绕我转,是否在听我讲的课等等。这种本来倒置的教育势必会造成教学的灌输,学习的被动,也不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发展。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明确划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两全一主动”三方面展开研究。同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有关课堂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改进之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一种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也只有这样,才符合中小学教师实实在在开展教育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