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实践操作,而练习正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要有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
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形式,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这些要求为方向,制定如下的阅读教学步骤。
一、预习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也如此,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根据不同的课型,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
如现代文的预习包括:10个难读难写字、词;围绕课文提出三个问题;复述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此做法目的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等。
文言文的预习包括: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下的注释基本能翻译原文,能基本了解课文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感情基本倾向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预习要求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可以有所选择地进行预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争取大部分同学通过课前的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课文学习的目标,以便课堂有针对性地听课。
二、汇报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教师,同样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课堂进行新课学习前,我给10分钟时间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以便老师了解学生对新课文预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即确定课堂该与学生重点学习什么)。如字词的掌握、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这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学生通过预习能完成的话,教师就没必要再在课堂花时间搞重复的劳动了。
三、精读
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如朱自清的《春》里“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中为什么用“闹”而不用“飞”呢?再如《散步》的结尾“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引导学生理解结尾的含义。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分析课文,从而找出答案,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中领会作者的立意之巧。
四、质疑、研讨
学生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基本上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看还存在哪些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以达到堂堂清的目的。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放手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进行“兵教兵”的活动,老师也参与到同学们讨论中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教读《甜甜的泥土》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小说前面写,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对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作用。
五、总结
这一层次,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因为在汇报、精读、质疑、研讨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广的,有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答题的疑点,也有非重点的内容,通过重点的归纳、梳理,进一步分清红花和绿叶,使重点更明确,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进入认识的更高层次。
六、迁移、延伸
通过课堂的读、思、练、结,学生已掌握了课文基本的知识,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局限于课文,为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要适当地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如学了《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后,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给学生练: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此时,她的眼眶湿润了,她觉得喉咙里有千万支针刺着那么难受。她既为小亮得到亲生母亲的爱高兴,也为小亮平日生活的艰辛而伤心。她面对着黑板,回想起小亮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得到应有的母爱,还受后妈的虐待,中午就啃一块冷馍……她的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滚落下来。她抖了抖衣襟,似乎要平定一下她那起伏不定的心绪。她不由地慨叹一声:“多可怜的孩子啊!”并用手轻轻地拭去脸上的泪水,然后转过脸深情地说:“小亮,跳吧,尽情地跳吧!”然后,她也融入到学生中,与他们尽情地欢跳。我把这位同学的文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让全班同学去欣赏。看来,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学上也取得了预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