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发热及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6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发热及DILI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63例重症药疹患者中,54例出现发热,低、中、高热/超高热者各占约1/3,16例高热/超高热者(16/17)发生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45例热型为不规则热;51例热程1 ~ 14 d;不同临床类型药疹患者间热度及热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03、0.719);92.59%的患者皮疹早于发热或与发热同时出现。11例患者出现DILI,入院时肝细胞损伤型8例,其中DHS 5例、SJS 2例、TEN 1例;6例伴有发热,低、中、高热均可见,热程(7.33 ± 4.97)d,均为1级肝损伤;出院时复查肝功能5例痊愈,1例好转,1例演变为混合型,1例自动出院未复查肝功能。另3例DILI为胆汁淤积型,均为DHS患者,皆伴有高热或超高热,热程(8.33 ± 3.51)d,其中1例为4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出院时肝功能均好转。结论重症药疹热型多样,不规则热多见,热程多≤ 2周;皮疹常早于发热或与其同时出现。DILI多合并发热,以肝细胞损伤型更为多见,恢复较快,而胆汁淤积型临床症状重,病程长,好发于DHS。

  • 标签: 药疹 药物性肝损伤 发热 重症药疹 胆汁淤积型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祛痰药物在中国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现状,为规范祛痰药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提取全国193家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处方祛痰药的住院患者医嘱数据,对患者的基本特征和祛痰药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提取2 304 748例次住院患者祛痰药使用信息,其中男性61.12%(1 408 749/2 304 748)比例高于女性38.87%(895 999/2304 748),29.97%(207 038/690 816)的患者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12种祛痰药中氨溴索、溴己新、糜蛋白酶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临床应用最广泛,合计占比94.27%(2 172 618/2 304 748)。调查3年中氨溴索和糜蛋白酶应用呈下降趋势,溴已新和NAC应用呈上升趋势。61.64%(1 242 402/2 015 559)的注射剂型祛痰药用作雾化吸入。结论氨溴索、溴己新、糜蛋白酶和NAC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祛痰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注射剂型用于雾化吸入的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雾化祛痰的规范性仍需重视。

  • 标签: 祛痰药 住院病人 超说明书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OPD患者"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设性应对策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制"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COPD患者"社会化住院"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6例COPD患者中,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39例,共出现"社会化住院"者61例(25.52%)。"社会化住院"者的住院时间长于非"社会化住院"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10,P<0.01),住院费用高于非"社会化住院"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住院"者与非"社会化住院"者的年龄、病程、医保类型、入院方式、医院获得性感染情况、精神状态评分、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及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医保类型、入院方式、是否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精神状态、呼吸困难程度及基本生活活动能力是COPD患者"社会化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多种生理及病理情况、家庭条件是COPD患者"社会化住院"的影响因素,应平衡医疗资源配置、配套完善护理体系、提高医护技术水平及质量以缓解"社会化住院"压力。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社会化住院 呼吸困难 医院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南方超高龄住院患者的共病及治疗情况。方法横断面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超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所患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案进行描述和分析,探索他们的共病情况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2例患者,其中男性173例,女性89例,年龄为(88.0±5.5)岁。按照患病率的大小,最常见的慢性病为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87.50%(231/262)、其次分别为腔隙性脑梗死82.06%(215/262)、高血压73.48%(214/262)、骨质疏松69.32%(183/262)、痴呆56.82%(150/262)、冠心病43.56%(115/262)、2型糖尿病37.12%(98/262)、慢性肾脏病27.27%(72/262)、中风23.48%(61/26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21%(56/262)。随着共病的种类增加,患病人数也相应增加,在5种时达到最高,呈正态分布。超高龄患者共病很常见,同时患有5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占59.92%(157/262),而同时患3种及以上者占91.22%(237/262)。患者年龄随着共病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趋势在1~4种共病较明显,在4~9种共病时年龄呈横向波动。老年人用药种类多、比例高。我们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高达73.86%(195/262),而使用利伐沙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比例分别为11.74%(31/262)、13.26%(35/262)和6.06%(16/262)。结论中国南方超高龄患者的共病较多、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卫生资源消耗大、使用药物比例高。

  • 标签: 超高龄患者 共病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肿瘤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痴呆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急诊患者住院安全流程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586例急诊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实施常规住院安全流程护理、分析住院安全流程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安全性及护理依从性影响。结果 B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护理依从性较A组高(P<0.05)。结论 分析精神病急诊患者住院安全流程,并实施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住院安全性及护理依从性,效果理想。

  • 标签: 精神病 急诊 安全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住院人员予以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选取66例心内科住院人员,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33例。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对比用药安全性和遵医服药情况。结果:与实验组数据相比,参照组用药安全性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遵医服药情况为96.97%(32/33),参照组遵医服药情况为75.76%(25/33),比较卡方值=6.3041,p值=0.0120。结论:对心内科住院人员予以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充分掌握服药情况,保证安全用药。

  • 标签: 心内科 住院 安全服务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结果共纳入502例患者,平均年龄(75.1±6.5)岁,男性254例(50.6%),衰弱患者124例(24.7%)。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低,脉搏更快,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更多,且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空腹血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则显著增高。同时,衰弱组患者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华法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衰弱组,但阿司匹林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无衰弱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342 d(197~354 d),随访期间总复合终点发生170例(33.9%),全因死亡11例(2.2%),失访6例(1.2%)。1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49.2%比28.8%,P<0.001)和全因死亡率(5.6%比1.1%,P=0.006)均显著高于无衰弱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3,95%CI:1.360~3.011, P=0.001),也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7.608, 95%CI:2.095~27.633, P=0.002)。结论衰弱在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衰弱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住院病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调查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中国14个大城市30家大医院,对≥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等方法进行前瞻、多中心和平行的调查,了解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老年患者10 184例,年龄65~112(74.81±7.01)岁,体质指数(BMI)17.80~35.50(23.32±3.83)kg/m2,利手握力为(16.95±18.42)kg,上臂围为(25.68±3.70)cm,小腿围(32.07±3.89)cm,BMI、握力、小腿围和上臂围随增龄下降明显(F=13.74、97.47、28.31、88.68,均P<0.001);有10 182例患者进行了NRS2002评估,其中10.14%(895/10 182)为营养不足(BMI≤18.5 kg/m2),46.42%(4 726/10 182)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随增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呈明显增加趋势(F=43.41、177.05,均P<0.001);有9 755例(95.79%,9 755/10 182)患者完成了MNA-SF检查,14.67%(1 431/9 755)存在营养不良、35.04%(3 418/9 755)有营养不良风险、50.29%(4 906/9 755)营养正常,随增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均明显增加(F=172.79、12.10、152.42,均P<0.05)。是否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与年龄、BMI、死亡率、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相关(均P<0.05)。结论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存在营养风险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住院病人 营养调查
  • 简介:摘要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还存在智能、记忆力、肢体协调、活动能力下降,是发生跌倒高危人群。因此总结分析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的风险,提高护理安全。

  • 标签: 住院老年患者 跌倒原因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住院患者感染控制过程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观察该种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试验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常规方式控制院内感染,对比两种方法预防院内感染效果。结果:(1)试验组和参考组发生院内感染率对照中,试验组是3.61%,参考组是15.66%,(x2=19.234,p=0.000),结果有差异。(2)试验组和参考组患者中、重度感染发生率对照中,试验组分别是1.20%、0%,参考组分别是8.43%、6.02%,(x2=12.824,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住院患者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感染控制 微生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失眠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随机择取5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开展RCT,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预设组,分析失眠原因。预设组普通护理,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预设组失眠原因主要有疾病、心理、躯体、药物和环境,两组失眠原因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睡眠质量优于预设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致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失眠症原因主要有疾病、心理、躯体、药物和环境因素,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虚弱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是一种老年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特点是生理储备的减少导致身体的脆弱性增加,抵抗压力的能力下降。虚弱与心血管疾病往往并存,相互促进。国外研究表明,衰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心血管疾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国内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分析衰弱在心血管疾病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发生情况,评价衰弱对预后的影响。

  • 标签: 衰弱 老年心血管 住院患者 预后的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神经外科PICC静脉输液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6例均为神经外科应用PICC静脉输液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分组采用数字随机法,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实验组,n=58)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8)开展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外科PICC静脉输液患者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PICC 神经外科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防跌倒护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临床防跌倒护理。围绕两组研究对象的跌倒发生率、坠床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对象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21%、5.0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坠床事件发生,对照组患者的坠床发生率分别1.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71%),p<0.05。结论:将防跌倒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及坠床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 标签: 防跌倒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方便择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开展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30.18±1.67)分低于对照组(38.65±1.54)分,生活质量评分(75.52±2.27)分高于对照组(70.23±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0、11.071,P<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风险管理中开展防跌倒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安全性,对改善其病情和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科住院 患者 护理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因素以及个人身体发生的退行性病变,一旦患病,有很大概率需要住院治疗。除了针对老年人的疾病类型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外,在疾病康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也是提升老年人未来长期的生活质量,从而保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提升老年患者的疾病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在正式的护理工作开展前,要注意结合不同老年人的疾病类型做好护理工作,工作中的整体流程以及护理侧重点评估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做好综合评估工作,才能为进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也是保证护理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老年患者 综合评估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10—2019-04入住本院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和出院时(第15天)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得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24.07±5.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A评分总分46.41±4.00,其中焦虑部分得分12.07±2.11,抑郁部分得分11.78±1.396,内向激惹部分得分10.96±2.0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内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 负性情绪 相关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收治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入组,其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糖尿病患者86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根据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中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时存在较高的低血糖风险,其主要体现在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指导以及用药等方面,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完善相应护理服务,降低低血糖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在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护理中所产生的价值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治疗的耳鼻喉患者展开研究,总数为9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根据实验要求,观察组选取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抑郁、焦虑等方面的评分。结果:经过出院之后对比分析,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比较低,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比较短,各项满意度效果比较好(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耳鼻喉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缩短住院的时间,能够给患者节约住院的资金,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方面的提升,切实提升护理满意度,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耳鼻喉科 住院患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