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型、迁移、吞噬脂质、趋化巨噬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内膜的形成。目前,对于冠心病血管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多种生化标志物参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在临床上寻求有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炎性增生,影响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的有实际预测价值的相关因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起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液中血浆骨桥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参与冠脉狭窄的整个病理过程。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HDL—C、I,DL-C、载脂蛋白(apo)A—I、apoB的相关性,评价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胸痛入院的患者101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13例作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9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脂蛋白(a)、apoA—I、apoB、HDL-C和LDL-C,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apoB/apoA-I比值。结果冠心病组的脂蛋白(a)、LDL-C及apo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冠心病组脂蛋白(a)水平与LDL-C、apoB呈显著正相关(r=0.135、r=0.168,P〈0.01),与HDL—C、apoA—I无相关性。对照组脂蛋白(a)与LDL-C、apoB呈显著正相关(r=0.201、r=0.236,P〈0.01),与HDL-C、apoA—I无相关性。apoB/apoA-I是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577,95%CJ:8.324~119.788,P=0.000),其次为脂蛋白(a)(OR=19.446,95%CI:3.831~98.716,P=0.000)。结论脂蛋白(a)与LDL-C、apoB呈正相关,提示三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apoB/apoA-I和脂蛋白(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简介:背景:壳聚糖水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生物相容性好,但目前尚不明确壳聚糖水凝胶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降解性能变化。目的:探讨壳聚糖水凝胶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降解性能变化。方法:采用羟乙基脱乙酰壳多糖(glycolchitosan,GC)与二醛基聚乙二醇(OHC-PEG-CHO)通过席夫碱反应交联,形成可注射水凝胶。考察不同浓度的水凝胶(GC/OHC-PEG-CHO:2wt%/2wt%和2wt%/1wt%)在体外降解中的pH值、质量和体积变化。结果:水凝胶在降解过程中,pH值基本维持在7左右;水凝胶(GC/OHC-PEG-CHO:2wt%/1wt%)在6周时全部降解,而水凝胶(GC/OHC-PEG-CHO:2wt%/2wt%)在8周时质量为初始质量的44.30%±5.51%,体积为初始体积的50.64%±9.81%,该降解速度与软骨修复速率一致。选取水凝胶(GC/OHC-PEG-CHO:2wt%/2wt%)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皮下,组织学切片分析结果表明,3周时水凝胶明显变小,但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初步降解实验表明GC/OHC-PEG-CHO水凝胶可用于软骨缺损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行宫颈糜烂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20例对照组患者行射频治疗,对25例治疗组患者行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射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痊愈,6例患者治疗显效,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组12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治疗显效,4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组治疗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行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射频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壳聚糖抗菌膜在术前皮肤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寻求更好的皮肤消毒方法来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将60例需要进行骨科清洁手术的病人按试验设计要求分别纳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于术前8小时清洗术区皮肤,应用平板细菌培养皿取第一次细菌样本送细菌培养计数,然后实验组给予壳聚糖抗菌膜消毒,对照组给予碘伏消毒,分别用无菌敷料密封术区边缘,手术开始前去掉敷料,再次取样本送细菌培养计数,比较消毒前后单位面积细菌数量并计算抑菌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100%,p=0.096>0.05,两组之间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在观察周期内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级别为1级。结论壳聚糖抗菌膜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与临床广泛应用的同类消毒产品无明显差异,因其无细菌耐药性,无色无味,使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以酿酒酵母为原料,采用酶解和超声辅助碱法提取,再经过浓缩除盐和喷雾干燥制得酵母水溶性β-葡聚糖。运用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刚果红试验、分子排阻凝胶色谱及体外实验对酵母水溶性β-葡聚糖的理化性质和益生元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酵母水溶性β-葡聚糖是由单一的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以β-1,3糖苷键连接,具有3股螺旋结构和抗氧化活性,其重均分子质量为40.8ku。体外益生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酵母水溶性β-葡聚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胃酸和人体消化酶的水解,利于有益菌群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且能够促进益生菌增殖,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益生元。
简介:目的利用壳聚糖固化液和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头孢曲松钠,研制一种新型的抗菌生物陶瓷。方法使用壳聚糖固化液将磷酸钙骨水泥与头孢曲松钠共混制备抗菌生物陶瓷,根据头孢曲松钠的紫外吸光度-浓度标准直线研究生物陶瓷中头孢曲松钠的体外释放。微生物法测定生物陶瓷体外抑菌效果。利用大鼠污染骨缺损模型,研究其体内抗感染作用。结果2.4ml壳聚糖固化液与0.1g磷酸钙骨水泥固体及10.4mg头孢曲松钠混合,在60摄氏度100%湿度下固化24h得到的抗菌生物陶瓷体外头孢曲松钠体外持续释放1W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大鼠白细胞计数和组织切片证实污染缺损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炎症反应轻微。结论复合头孢曲松钠和壳聚糖的磷酸钙骨水泥陶瓷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感染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fibroin-chitosan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简介:摘要甘露聚糖肽胶囊适应症为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肿瘤的辅助治疗。针对甘露聚糖肽的诸多适应症现在,现在本文主要研究甘露聚糖肽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上的疗效分析。选取本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10例患者,年龄在18-57岁之间,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的患者服用甘露聚糖肽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的50为患者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并对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给予抗感染的治疗。选择患者的血液指标如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临床相关症状的变化为研究指标。本研究的对象在年龄性别上进行比较不具有可比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所以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经过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好转。经统计学分析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临床症状来说,治疗组发热咳嗽以及喘息等临床表现症状治愈时间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的显著缩短,且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数据可知甘露聚糖肽胶囊在治疗反复呼吸到感染疾病中,能明显的缩短治疗之间,呼吸道反复发作的次数的得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