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手术后的睡眠质量和卵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前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86例患者,分别测试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值和抽血检测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三种激素水平,然后将患者进行出院前后睡眠质量和卵巢功能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术后睡眠质量PSQI的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激素水平,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之后2个月内均出现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而雌二醇(E2)降低,手术前与后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而3个月之后与术前的3种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有限,而对睡眠质量具有一定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易出现多种气腹相关性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应用喉罩的临床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均采用全麻麻醉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喉罩通气)和对照组(应用气管插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插入前(T0)、插入后(T1)、拔出即刻(T2)以及拔出后(T3)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以及拔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的HR以及MAP与T0时点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插入后各时点的HR、MA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拔出后发生呛咳、术后躁动、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喉罩通气进行全麻麻醉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子宫切除的病人69例进行分析讨论,均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手术,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针对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病人做好相关的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睡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9.5%(35/44),并发症发生率为15.9%(7/44),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52.6%(20/38),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1/3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腹及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4.6月2年间收治的肝囊肿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n=41)及腹腔镜组(n=62)。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腹腔组;术中出血量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多余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开腹组,且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组治疗肝囊肿疗效优于开腹组,且手术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两孔法40例患者,三孔法50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发生。两孔法手术时间(41±12.3)min比三孔法(48±15.88)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36)。两孔法与三孔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住院天数(3.8±0.85)d比(5.1±0.71)d,均比三孔法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为0分者两孔法组有22例(55.0%),三孔法组仅有13例(26.0%);疼痛评分介于7~10分之间的患者两孔法组有4例(10.0%),三孔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552,P=0.010)。满意度评分两孔法组5分者有14例(35.0%),三孔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8,P=0.015)。结论两孔法患者较三孔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的病例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全麻麻醉后,“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及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转开腹手术原因为胆囊床出血37例,胆囊三角粘连49例,胆囊动脉出血17例,胆囊管残端处理不佳6例,胆囊周围粘连致分离困难7例,肝面破裂4例。所有患者经中转开腹手术后,均为一次性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胆囊周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楚、胆囊床及胆囊动脉出血等。术前准备评估,术中对胆囊床及胆囊三角进行合理处理,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9,0.508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8,2.077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4,2.5964,2.218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疝气手术中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小儿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为我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各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16±3.44)min,住院时间为(11.54±2.34)d,术中出血量(1.62±0.41)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2±2.41)min,(6.31±1.20)d,(5.44±0.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等众多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