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烧伤科面临着许多复杂性创面的修复,一方面深度烧伤创面未见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各种复杂性、难治性创面越来越多,复杂性创面绝大部分仍需各种皮进行修复;再一方面皮外科发展迅速,因此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的学习与研究。本文重点对烧伤科医师研究的必要性、外科发展的简史、修复重建的阶梯、选择的考虑、修复的适应证、不同部位创面的修复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显微外科技术一直在稳步向前发展,其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修复重建外科医师包括烧伤科医师在创面修复方面可以运用多方面的技术,特别在自由设计的穿支、超级显微外科、预制、预构及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医师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烧伤后瘢痕挛缩应用皮下组织蒂菱形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 168 例入组,入选后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游离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成形术,对比两组术后成活率、挛缩瘢痕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挛缩瘢痕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烧伤后瘢痕挛缩应用皮下组织蒂菱形成形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存活率,减少复发率,疗效更确切。

  • 标签: 烧伤 瘢痕挛缩 皮下组织蒂 菱形皮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上肢损伤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损伤行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成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轻度疼痛28例(70.0%),高于对照组的13例(32.5%);中度疼痛6例(15.0%),低于对照组的10例(25.0%);重度疼痛6例(15.0%),低于对照组的17例(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带蒂成活38例(95.0%),高于对照组的36例(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6±1.8)d,低于对照组的(31.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对上肢损伤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成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上肢损伤 移植 皮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治疗蛇咬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修复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盲选法原则划分对照组(常规护理,n=34)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n=3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0.15±1.27)d比(16.47±1.75)d、(2.36±0.14)分比(5.14±0.78)分、8.82%比23.53%](t1=8.141,t2=3.756,χ2=13.254,P<0.05)。结论针对蛇咬伤患者采用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修复治疗联合综合性护理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蛇咬伤/护理 负压伤口疗法 游离组织瓣 腹股沟 住院时间 疼痛 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辅助下,游离肩胛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7~65岁,病程1~3个月,均采用游离肩胛修复。术前行3D-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设计与受区缺损的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观察患者成活情况、颜色、质地,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3D-CTA技术能够明确供、受区解剖学结构,术中操作证实血管走行、分布和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21例全部成活。随访半年至1年,见颜色、质地、耐磨性、外观恢复较好,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背部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正常。结论游离肩胛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操作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及供区隐蔽,是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行3D-CTA检查,指导手术方案设计及实施,提高了术中血管吻合准确率。

  • 标签: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肩胛皮瓣 深度烧伤创面 肢体
  • 作者: 赵中振 段煦 康帅 刘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医史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99907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02488,中国博物学研究院,香港 99907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北京 100050,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999077
  • 简介:摘要腽肭为一味传统的补肾壮阳药,通过本草考证、香港及内地市场及生产厂家的调查,南极半岛及南设得兰群岛海域的实地考察,提出以下结论:腽肭(海狗肾)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主要指源自海狗、海豹类几种海洋动物的外肾。腽肭一词,属于古代的外来语,其读音贴近海狗肾来源之一的海象Walrus一词。因为海象的肥耎,汉语中出现了一个音译词"腽肭"。最初宋代的《本草图经》与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描述的原动物为海豹类。《本草纲目》(金陵版)所绘者与有鬃毛的海狗(毛皮海狮)的特征比较符合。《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及此后本草书中,加入了主观臆想成分,进而以讹传讹。通过在南极周边海域的实地考察,了解到历史上腽肭可能源自海狗(毛皮海狮)及海豹类,这与现今药材市场海狗与海豹两大种群基本吻合。经对现今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品种实地考察,以海狗肾之名售卖者,包括海狗、海象、海豹类外生殖器。

  • 标签: 腽肭脐(海狗肾) 海狗 海豹 南极海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 腰椎骨折患者共 8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应激程度、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理应激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好,安全有效,可减轻应激。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 胸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ALTP)在断肢再植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Flow-through ALTP修复断肢再植后遗留创面共9例,急诊修复3例,择期修复6例。其中前臂离断创面2例,肘部离断创面1例,踝部离断创面3例,小腿离断创面3例,创面内均有肌腱与骨质外露。软组织缺损大小13.0 cm×7.0 cm~25.0 cm×12.0 cm,血管缺损长度6.0~10.0 cm。术后观察再植肢体及成活情况,对外形及感觉、桥接血管通畅性、再植肢体功能及供区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定期随访。结果本组9例再植肢体及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再植肢体及血运良好,CDU探查桥接血管血流通畅。质地良好,2例外形稍臃肿,7例外形满意;3例无感觉恢复,6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遗留线形瘢痕,下肢功能正常。根据陈中伟断肢再植评定标准,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利用Flow-through ALTP修复断肢再植后的遗留创面,保留肢体完整性,恢复肢体外形,同时供区损伤小,是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血流桥接皮瓣 断肢再植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跟腱断裂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3例为跟腱开放性损伤清创修复术后创面感染,皮肤坏死伴跟腱外露,8例为跟腱闭合性损伤修复术后皮肤坏死。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7.0 cm×9.0 cm。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创面,切取面积为3.5 cm×4.0 cm~9.0 cm×11.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21例,2例糖尿病远端部分表皮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安放VSD装置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余19例成活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0(24~36)个月,受区及蒂部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厚度略高出正常皮肤,外观满意,所有患者对受区及供区的美观均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域短暂的感觉麻木,在3~6个月都痊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神经瘤。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解剖层次清楚,切取简单,是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跟腱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游离修复手指创面术患者在恢复中展开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血管危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纳入患者共计 70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取组中 35例,恢复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35例则需要将预见性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运用到游离修复手指创面术患者恢复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血管危象的有效预防,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术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足内侧静脉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们采用带感觉神经的足内侧静脉修复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21指。缺损面积为1.8 cm×0.6 cm~2.9 cm×2.1 cm,设计至少含1条隐神经足内侧支或足底内侧神经支,供区采用全厚片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1指全部存活。供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2例手指出现瘢痕屈曲挛缩畸形,远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60°。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2个月,外观良好,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主动活动度:优16指,良3指,可2指。感觉功能按照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评定标准(1954)评定:S4 15指,S3 5指,S2 1指。结论带感觉足内侧静脉外观、质地接近手指,能修复受损的神经,重建末节指腹的感觉及功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感觉神经 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型腹壁浅动脉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6例行手术治疗的颊癌患者同期行薄型腹壁浅动脉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彩色超声多普勒辅助设计,根据受区缺损大小及血管的走行、层次和走向,在Scarpas筋膜层以上切取薄型腹壁浅动脉并转移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观察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例全部成活,腹壁浅动脉面积5.0 cm×7.0 cm~7.0 cm×9.0 cm,厚度0.5 cm~1.3 cm,平均0.8 cm,血管蒂长度6.0~9.0 cm。其中4例同时吻合腹壁浅静脉和伴行静脉,2例仅吻合腹壁浅静脉。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颊部外形良好,张口度正常,无明显臃肿,无需二期手术。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功能无损伤。结论薄型腹壁浅动脉供区损伤小、瘢痕隐蔽、颊部不臃肿,张口度恢复满意,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颊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远端穿支的血管解剖及逆行修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例男性成人足部标本的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血管解剖,观察足底内侧动脉及分支、足背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吻合情况。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远端穿支进行修复,供区游离片移植修复。观察成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解剖研究可见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是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走行于趾短屈肌与展肌之间,沿途发出多条穿支,近端穿支穿过展肌,与足内侧动脉浅支和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吻合,在第1跖趾关节近端发出3条穿支,即关节支、穿支和交通支,穿支为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远端穿支的主要血供来源。临床12例患者共切取12块,面积为4.5 cm×3.0 cm ~9.0 cm×6.0 cm,3例术后出现颜色暗紫、少许水泡,立即给予拆除蒂部缝线,外涂抗生素软膏保持湿润等处理,术后5 d颜色逐渐好转。12块最终均完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2~12个月电话随访,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远端穿支血供可靠,将其逆行修复第1跖趾关节以远趾中小面积的皮肤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较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解剖学 临床研究 足底内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黏膜耦合阴茎一期修复残废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6例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44岁,平均35.2岁。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最大尿流率(Qmax) 3.8~9.6 ml/s,平均6.7 ml/s。16例入院前有2~7次尿道修复手术史,平均4.6次;6例伴阴茎下弯,2例伴尿道憩室,2例伴尿道皮肤瘘。16例均接受舌黏膜耦合阴茎一期尿道修复手术,通过去除缺血、纤维化的尿道,采用舌黏膜铺板重建尿道板,阴茎翻转覆盖于重建的尿道板形成新的尿道管腔,一期重建缺损的尿道。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拔管后1个月行尿流率、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等。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5~150 min,平均128.4 min。16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8.6个月。14例手术修复成功,术后7周尿流率检查Qmax为15.6~29.8 ml/s,平均22.4 ml/s。2例出现尿道皮肤瘘,经瘘修补术后正常排尿。2例仍有一定程度的阴茎下弯,患者自我感觉满意,未进一步处理。结论舌黏膜耦合阴茎替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有多次手术史的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周期短,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短期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 舌黏膜 阴茎皮瓣 残废型
  • 简介:摘要2018年1月10日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魟鱼刺伤左大腿3 d的35岁男性患者。入院时患者左大腿红肿、疼痛明显,入院当天即在门诊手术室急诊行局部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常规换药创面好转后行手术清创、负压伤口疗法,最终采用局部修复创面。修复术后14 d患者拆线出院。随访半年,患者术区恢复良好。本病例提示魟鱼刺伤后及时正确的院前处理、入院后及时彻底清创、全身抗生素应用是减少毒素进一步损害重要手段,负压伤口疗法完善"创面床"准备后采用局部移植方式修复创面可达到较佳效果。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外科皮瓣 魟鱼 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采用背侧双叶转移平衡软组织缺损,结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桡侧列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桡侧列发育不良患儿资料,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17岁,平均9.7岁。左侧3例,右侧10例,双侧1例;Bayne分型Ⅱ型1例,Ⅲ型7例,Ⅳ型6例,2例伴有脊柱侧弯,术前腕关节桡偏角平均67.3°(30°~90°)。一期采用双叶彻底松解软组织重建动力平衡,腕关节中置后利用环形外支架固定,4例同时行尺桡骨截骨后前臂延长(3例尺骨、1例桡骨截骨)。随访指标:短期内观察成活情况,长期随访腕关节桡偏角、腕关节活动度。结果14例患儿术后1例患儿腕背远端部分坏死,12 d后切除坏死部分直接缝合,其余均全部成活。随访2~8年(平均3.6年),腕关节桡偏平均9.3°(2°~17°),腕关节活动屈曲平均46.7°(25°~70°),背伸平均14.7°(5°~20°)。1例尺骨延长出现截骨端不愈合,于术后9个月行植骨内固定后达到骨愈合。所有患者前臂桡偏外观明显改善,功能恢复较好。结论一期双叶联合环形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桡侧列发育不良可减少手术次数,获得满意的外观和较好的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先天性桡骨缺如 桡骨发育不良 外科皮瓣 外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修复结合光动力疗法在面部皮肤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面部皮肤癌患者86例,其中采用修复联合光动力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修复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12个月后的外观满意度,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生存质量[即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及治疗12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7%(33/43),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外观满意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18.60%,8/43),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皮肤癌患者,修复结合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面部外观满意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面部皮肤癌 皮瓣修复 光动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指掌侧固有动脉、足趾跖侧及手指掌侧静脉吻合的游离趾腹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对15例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取第2足趾趾腹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吻合足趾跖侧静脉及手指掌侧静脉,吻合足趾及手指指掌侧固有动脉,缝接趾-指神经,大小0.8 cm×0.5 cm~1.0 cm×1.2 cm。供区手术创伤较小,足趾创面一期缝合。结果15例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9个月,2例采用微信随访,9例通过电话随访,4例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7个月。血运良好,外形饱满,弹性较好,3个月后部分患者触觉恢复,4~6个月后痛觉部分恢复,足部供区外形较好,行走正常。结论吻合掌侧静脉的游离趾腹修复手指指腹缺损,不用解剖指背侧静脉,足趾可直接缝合,供区损伤小,手术简便,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趾腹皮瓣 手外伤 指腹缺损 第2足趾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