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口周皱纹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体型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治疗口周皱纹女性患者60例,年龄45~60(53±5)岁。将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2.5 ml/支)及肉毒毒素均匀注射至白唇真皮层。根据需要分别将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1.5 ml/支、嗨体熊猫针)注射至静态皱纹及唇缘白唇的真皮内。治疗后3~6个月随访,拍照记录治疗前后情况,由2名医师评估治疗前后皱纹严重程度,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口周皱纹严重程度评分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60例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45例(75%)患者非常满意,15例(25%)患者基本满意。60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肿胀,于1~5 d缓解;9例(15%)患者出现局部瘀斑,于7~10 d缓解;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口周皱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酷似嗜酸细胞腺瘤的多发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患者女,50岁,右肾实质内可见4枚大小不等病灶,与肾实质相比,CT平扫示肿瘤外周实质部分呈等密度,中央均可见条状、放射状稍低密度(考虑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中央瘢痕未见明显强化,肿瘤外周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接近肾实质;实质期及排泄期肿瘤中央瘢痕逐渐延迟强化,排泄期呈高密度,表现为“反转”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发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术前Fuhrman核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和验证集(39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Fuhrman Ⅰ、Ⅱ级纳入低级别组(96例,训练集65例、验证集31例),Fuhrman Ⅲ、Ⅳ级纳入高级别组(33例,训练集25例、验证集8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于T1WI、T2WI、Dixon纯水相、Dixon纯脂相、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血氧水平依赖(BOLD)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每个ROI分别提取396个纹理特征。在训练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法、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行特征降维,获取最佳纹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效能。结果共筛选出4个SWI、1个T2WI以及1个BOLD纹理特征用于建模。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59(0.770~0.923)和0.883(0.740~0.964),特异度分别为95.4%和87.1%,灵敏度分别为68.0%和87.5%,准确度分别为87.8%和87.2%。结论基于T2WI、SWI和BOLD图像建立的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ccRCC Fuhrman核分级具有较高的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HTT的临床、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形态进行观察,其中1例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5~48岁。细针穿刺细胞涂片中可见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梁状或巢状结构,肿瘤细胞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混杂。部分细胞胞质呈丝状,偶见黄色小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可见多量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1例细胞蜡块显示肿瘤细胞呈梁状结构,与玻璃样物质混合,细胞特征与涂片类似。Ki-67(MI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特征性的膜质着色。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未发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细胞形态与其他甲状腺肿瘤有重叠,在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中非常容易被误诊。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肿瘤的细胞病理形态的认识,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20°与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白内障110例(11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散光轴向将患者分为顺规散光组40例(40只眼)和逆规散光组70例(70只眼),根据角膜切口位置每组又均分为切口位于120°(11点位)及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两亚组。术后1周、1及3个月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散光轴位变化。结果顺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6,P=0.37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5,P=0.023)。逆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4,P=0.11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3,P<0.001)。结论对于角膜有顺规或逆规散光的患者,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与切口固定于120°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无影响。白内障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角膜散光轴位变化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