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索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腋下组(83例)与胸乳组(65例)。采用Stata14.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腋下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皮下积液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胸乳组患者(Z=6.377,P=0.000)。结论经腋下入路腔镜下单侧切除甲状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经胸乳入路,而观察组术中采取经腋下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少,且P<0.05。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采取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相比的效果更显著,即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路[(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路[(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路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路,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中图分类号R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14-01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骨折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份至2014年6月份在我院住院手术的胸腰段骨折患者58例,所有患者术前无神经症状,无需行椎板减压手术,随机选取2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30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所有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比较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6个月,通过随访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骨折中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等优点,是符合骨科微创手术理念的良好术式。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入路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近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按时间顺序,依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THA的两组病历资料,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平均髋臼假体直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平均假体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THA与后外侧入路THA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及经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巩义瑞康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20例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51.97±3.47)岁,年龄范围为44~66岁。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桡动脉组及经股动脉组,每组60例。经桡动脉组使用Cordis桡动脉穿刺包行右桡动脉术,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方式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长)及并发症(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治疗有效率[95.0%(57/60)]高于经股动脉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4/60)]低于经股动脉组[3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较经股动脉入路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和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颈前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路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入路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颈前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路和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直接入路(DAA)与行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PLA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应用DAA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 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直接前方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髋关节恢复快的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头侧中间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设为头侧中间入路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中间入路组。头侧中间入路组从肠系膜下动脉(IMA)头侧的腹主动脉表面腹膜处打开进入左结肠后间隙。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打开头侧左结肠后间隙时间、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围术期无死亡患者。头侧中间入路组打开头侧左结肠后间隙时间为(8±6)min。头侧中间入路组和传统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7±24)min和(102±15)min,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分别为(9±6)min和(15±4)ra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27)mL和(94±26)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8.1±7.0)枚和(16.2±5.7)枚,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5±2.2)枚和(1.6±0.7)枚,肿瘤下切缘距离分别为(2.5±0.9)Ciqfl和(2.6±1.8)cm。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9,-0.455,1.368,-0.150,P〉0.05);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4,-4.268,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PE)的发生率和危险相关因素与后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关系。方法将准备实行脊柱手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后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组,前者43例,后者39例。记录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数据和PE发生率。结果后入路脊柱手术的43例中发生PE的患者只有1例,约占2.4%;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39例中发生PE的患者有4例,约占10.5%。数据显示,后入路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患者,后者发生PE的风险更大,约为前者的4倍之多,但二者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入路脊柱手术与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患者在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更小。PE的危险因素除了脊柱手术的入路不同,还包括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路及TC-TT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路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后腹腔途径入路及经腹腔途径入路术式在肾上腺肿瘤切除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腹腔途径入路术式(TLA),研究组应用经后腹腔途径入路术式(RLA)。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RLA)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LA)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以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60例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3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30例)。对比内容: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关节功能。结果:①两组患者除了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是后外侧入路患者数据更理想(P<0.05);②后外侧入路患者的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前内侧入路患者(P<0.05);③前内侧入路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占比73.33%(22/30),后外侧入路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28/30),(χ2 =4.320,P=0.032<0.05)结论: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利于患者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