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润滑油生产是石油加工的主要过程之一,原料和产品多种多样。国内“老三套”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生产的主要加工方法之一。在“老三套”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副产品石蜡。由于润滑油和石蜡产品的市场问题,以及目前石蜡和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的竞争、市场价格和税率,石蜡成为市场效益较好的石油产品。因此,在企业生产中,石蜡成为酮苯脱蜡脱油装置的主要产品,酮苯脱蜡脱油装置是石蜡生产的关键工序,设备多,工艺复杂,控制难度大。如何优化全厂操作,提高脱油蜡收率,保持脱油蜡产品质量,对提高装置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酮苯 脱蜡脱油装置 石蜡收率调整
  • 简介:摘要:石蜡制氢装置的原料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存在下暴露于油的氢饱和度,脱水,脱氧和芳香碳氢化合物的转化以及其他反应。为了将石蜡中的痕量物质转化为相应的去除成分,将致密的石蜡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氢化芳香碳氢化合物,从而提高石蜡产品的色相和光学稳定性,去除异味,达到净化目的。基于此,对石蜡加氢精制装置扩能瓶颈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石蜡 加氢 瓶颈 扩能
  • 简介:摘要:石蜡是一种天然或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石蜡主要用作防腐剂、润滑剂、绝缘材料、包装材料、造纸工业、油漆、油墨等工业的原材料。在化妆品和医药行业中,石蜡也被广泛使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石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石蜡的工艺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 标签: 石蜡 现代工业 应用
  • 简介:摘要:石蜡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造纸、涂料、食品、医药等。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化生产在石蜡工艺中的应用。

  • 标签: 智能化 石蜡 工艺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影响酮苯脱蜡脱油装置石蜡收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精准找出提升脱蜡脱油装置石蜡收率的有效方法,如科学调整脱油温度、改变结晶稀释比例、强化溶剂脱水控制力度及完善溶剂内部原料等,从而有效改变脱蜡脱油装置应用状态,满足石蜡溶解运用需求。

  • 标签: 石蜡收率 稀释比 脱水控制 脱蜡脱油装置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的异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胃镜活检检查进行病理诊断,并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比较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在确诊胃癌、胃癌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胃镜活检在确诊的诊断率为82.5%,漏诊率为5.0%。胃镜活检在确诊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方面诊断率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活检在确诊胃癌分化型方面的诊断率与术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在术前确诊胃癌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对胃癌病理类型的诊断方面与术后病理仍存在一定距离。

  • 标签: 胃镜活检 胃癌 术后病理 诊断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质量控制对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病理标本展开分析,根据质控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病理诊断质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失误率为60.00%、观察组失误率为10.00%,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理诊断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100例病理标本中加强病理质量控制,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失误率。

  • 标签: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属于目前在尸检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措施,二者之间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临床病理尸检的尸检率比法医病理尸检率低,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为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的效率,应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科学的方式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率。

  • 标签: 临床病理尸检 法医病理尸检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择1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术后均采取病理检查,观察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并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表明,全面患者都属于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100%,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胃镜检查一致率为44.67%。经过kappa 分析,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对胃癌病理类型判断不一致;两种方法诊断的胃癌分化程度一致率 69.33%,经Kappa 分析,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分化程度不一致。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胃癌患者病情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还存在不足,术后病理诊断仍然不能替代。

  • 标签: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内镜活检确诊GIST病例,复阅HE切片、整理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结果,记录临床治疗经过。结果共计检索出GIST诊断记录4 095例,其中内镜活检发现肿瘤组织67例,占比1.6%。男性48例,女性19例,男女比2.5∶1.0;年龄31~90岁,平均61岁;胃59例,十二指肠8例。梭形细胞型47例,上皮样型14例,混合细胞型6例。免疫组织化学DOG1阳性100.0%(64/64),CD117阳性98.4%(62/63),CD34阳性87.5%(56/64),S-100蛋白阳性3.6%(2/5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12.1%(7/58),结蛋白阳性12.3%(7/57),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4.0%(2/50)。依据形态学评估34例可归为恶性GIST。初诊考虑为低分化癌3例,均为上皮样型GIST,另有4例梭形细胞型GIST由于肿瘤细胞数量较少,初诊时无法明确或漏诊。在67例病例中,26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率38.8%(26/67),活检后2例患者失访;33例直接手术,手术患者仅2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率6.1%(2/33);16例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及手术,这部分患者10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比例10/16;16例持续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患者中,14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比例14/16。结论内镜活检诊断GIST的比例很低,对于绝大多数的活检材料是能够完成准确的病理诊断和辅助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上皮样型GIST有迷惑性,梭形细胞型GIST少数易漏诊,了解病史、查看内镜记录有助于避免陷阱。行分子靶向治疗者,完善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活组织检查 基因表达 基因,肿瘤
  • 简介:摘要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淋巴瘤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功能有特异性影响。然而,临床和病理医师尚未充分认识其表达意义,且CD30的检测与评估也未形成规范。因此,本文就CD30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检测方法与报告标准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提高对CD30的认识。

  • 标签: 淋巴瘤 抗原,CD30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学发展十分迅速,为更好指导和规范分子病理检测在软组织与骨肿瘤中的应用,编写专家委员会于2019年在《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了《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共识对软组织和骨肿瘤的临床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与时俱进,《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结合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学领域新进展,对2019年版共识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修订,涉及实验室规范、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等多方面内容,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准分子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但很多患者常无法获取足够的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病理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易出现恶性浆膜腔积液,可替代组织样本用于分子检测,但尚需进一步规范。本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文献数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基于中国国情以及国内检测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可及性,经专家组专家反复讨论制定了此共识,以期指导和规范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恶性浆膜腔积液样本的分子病理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分子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对肾细胞癌的分类和诊疗方案产生重大影响,这也促使病理诊断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和理念。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学组(筹)专家委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参考了2019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对肾细胞癌分子病理诊断建议,制定本共识,重点介绍肾细胞癌分子病理学的最新进展及应用,供国内病理同仁们理解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分析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TBIL、DBIL、IBIL、cTnI、CK-M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TBIL、IBIL、cTnI、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伤,但这种损伤具有可逆性,可根据综合对症治疗得以改善,但仍需密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以保护患儿的心肌。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例诊断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乳腺疾病患者300例,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为150例。针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而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束之后,对二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分析乳腺肿瘤的准确性上要比常规的检测方法更好,其可以很好的区分肿瘤的性质。对间质浸润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对乳腺癌治疗和预后的蛋白表达形式进行分析,为确定内分泌治疗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种方法也有非常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在以后的临床当中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病例诊断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