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南宋计有功编撰的《唐诗纪事》是一部研究唐代诗人和作品的重要著作,为历来学者所珍视,但其中也不免有些缺点,如把晋释帛道酞的诗误为僧曇翼的诗,把隋人李元操(原名孝贞,因避隋讳以字称)误为开元初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早已指出这一点。现在我们还想谈谈它的另一个错误。《唐诗纪事》卷52《张祜》条有这样一段引文:皮日休云:“祜,字长(原作承)吉,元和中,作宫体小诗,辞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能其才,合噪得誉。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讲(原作谏)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原作移)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或荐之天子,书奏不下。亦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以曲阿地古澹有南朝遗风,遂筑室种植(原作树)而家焉。性嗜木(原作水)石,悉力致之,从南

  • 标签: 皮日休 《唐诗纪事》 纠误 陆龟蒙 陆电蒙 故居
  • 简介:我猜,唐朝的诗人中很多都喜欢数学吧?不然,为什么唐诗中会有那么多的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就要把唐诗里那些有趣的长度单位“揪(jiū)”出来。

  • 标签: 唐诗里 揪出唐诗 里长
  • 简介:在渐趋衰微的五代十国诗坛上,南唐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受宋王禹偁"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影响,南唐诗歌的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轻艳.或由词推诗,认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感伤.通过对南唐文学史料的考察和对南唐诗歌文本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是轻艳与感伤,而是偏安一隅的闲逸与淡泊.

  • 标签: 南唐诗歌 思想倾向 闲逸 淡泊
  • 简介:1.《教参》误读。学习《唐诗过后是宋词》,华东师大版《教师用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辨析流行歌曲的优点和缺陷,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由此推断,它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辨析流行歌曲的优点和缺陷”是作者的主要观点,作者的认识方法是“辩证认识问题”。这种看法对文本的理解是肤浅的,换句话说,甚至是对文本意思的误读。

  • 标签: 《唐诗过后是宋词》 课例 《教师用书》 流行歌曲 认识问题 华东师大版
  • 简介:用词以显示个性,词的张力发射,是唐代律诗用调方面的特色,空间意象并置迭加、倒装打乱自然流动秩序、错综以形成拗句、将颜色词置于句首,是唐代律诗奇特多变的句法组织;平仄递变的音乐节奏、回环往复起伏跌宕的旋律,是唐代律诗对声律谐美的自觉追求。

  • 标签: 唐代诗歌 语音 审美特征
  • 简介:我一贯觉得自己也写作的人,不大适合给别人的小说写评论。这固然是因为文人相捧、相轻之类的鸡贼心思会让这帮本来就很不诚恳的人显得更加不诚恳,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拿得上台面的、比较有"学理依据"的原因,就是一个风格明确的作家对于文学的看法往往坚固甚至偏激,因而在看待另一个作家的时候也会不负责任地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夸,夸得一叶障目;骂,骂得不见森林。

  • 标签: 小说 唐诗 学理依据 不负责任 诚恳 作家
  • 简介:2017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将古诗文集中为两单元,其中首次以"唐诗"为分类,选取了初唐至中唐五首唐人律诗,集合为一课,五律七律兼而有之。"旨在更有针对性地使学生获得三个方面的素养提升:其一,了解诗歌的章法结构。

  • 标签: 课程开发 唐诗 古诗 诗歌
  • 简介:唐诗歌中有一类沟通人鬼神三界的"信使"意象:承天治下的帝王、上天降下的祥瑞、向天祝祷的巫师和不为诗人道的鬼差。它们脱胎于原始初民粗朴而鲜活的信仰和神话,却为统治阶级所驯养,沦为堂皇而麻木的奴仆。

  • 标签: 先唐诗歌 信使 鬼神
  • 简介:唐代交游酬唱、读书山林之风很盛。文人逸士常常要到幽僻之地去探访那些远离人群的友人或僧道,可由于信息、交通的落后。不可能有即时探访预约,“寻访不遇”的情况也就无法避免地经常发生,于是,自然产生了许多“寻访不遇”的诗歌。

  • 标签: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唐诗
  • 简介:元、明时期的复古论者研究和描述诗史发展,大都以"正"、"变"为理论支点、价值标尺和转折关纽。唐诗体派大备、继往开来,又成为正变说所关注的最热焦点。从杨士弘到高木秉、前后七子和胡应麟、许学夷,论唐诗正变者大都以初盛唐为正、中晚唐为变,但所认定的正与变的范型(孰为正、孰为变)则不断变化。范型的变化体现着正变观念(何谓正、何谓变)的推移。许学夷是唐诗正变说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持着严分正变、伸正诎变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初步表现出融通正变的倾向,表明了诗史观念从正变说转向通变论的必然趋势。

  • 标签: 世变 情性之正 正变 大变 通变
  • 简介: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诗人笔下的"窗"是极其丰富的。本文以唐宋诗词中的"窗"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四种"窗"——绮丽华美的闺阁之窗、清幽脱俗的高人之窗、凄清孤苦的游子之窗和寂寞哀怨的思妇之窗,并结合唐宋之前"窗"意象的发展情况,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窗"意象所蕴含的审美意义和文化意蕴作了一个初步探讨。

  • 标签: 意象 “窗” 审美意义 文化意蕴
  • 简介: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以汉代唐"现象。所谓"以汉代唐",是指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

  • 标签: 唐诗 汉代 鼎盛时期 文化现象 唐代 诗歌
  • 简介:<正>王重民先生据敦煌残卷校补《全唐诗》的工作,曾花过二十多年的心血。他所留给我们的,主要有《补全唐诗》(载《全唐诗外编》)和《<补全唐诗>拾遗》(载《敦煌遗书论文集》)两种。这两种辑本,是王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同时也凝聚了许多学者的集体智慧。前者在编辑过程中,曾请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后者则采取了王尧、舒学、项楚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所以这两种辑本校勘的精审,在敦煌文献的整理中是第一流的。但由于敦煌遗书整理校勘特殊的复杂性,这两种辑本的校勘也还存

  • 标签: 敦煌写本 校记 补校 敦煌残卷 辑本 重民
  • 简介:身为哲人与学者的王夫之与西方哲人黑格尔并称为东西方哲学的双子星座,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其现今留存的诗歌选本有《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这三部。《唐诗评选》原名应为《四唐诗选评》,是王夫之唯一的唐诗选本,该选本在清代唐诗选本中卓尔不群,有选诗有评点,透显出王夫之的一些具体的诗学理念。对《唐诗评选》中的诗学理念进行探究有助于理解把握王夫之的整个诗学观,这对整个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王夫之 《唐诗评选》 诗学理念
  • 简介: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在争论诗歌是否可译的问题。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诗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这正好说明了译诗难的问题。自从18世纪英国汉学家、诗人詹尼斯第一个把唐诗三百首翻译成英文以来,众多中外翻译家开始致力于在英译中传达唐诗独有的美,并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翻译家,其中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家当属许渊冲教

  • 标签: 唐诗英译 翻译家 许渊冲 庞德 意象 文化差异
  • 简介:本文探索唐宋文学中异彩纷呈的梧桐意象,以桐雨、桐影、半死桐、井桐等梧桐四大意象为依托,希望能够解开唐宋文学中梧桐意象的奥秘,并以此探究唐宋士人深厚的梧桐情结,为梧桐意象的探索注入新鲜的血液。

  • 标签: 唐宋诗词 梧桐意象
  • 简介:<正>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之三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对于诗中的“捣衣”,众说纷纭,笔者拟对这一问题略抒己见。一、“捣衣”不是洗衣,不是缝衣,也不能说是捶衣。它是衣服缝制前的一种特殊劳作

  • 标签: 唐诗 "捣衣"事象 "捣衣"诗赋 六朝 捣衣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