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口服用于治疗指甲、皮肤真菌感染。特比萘芬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近年时有损害报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特比萘芬的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毒性所致。本文通过检索PubMed、Reactions及CNKI数据库收集到40例特比萘芬所致损害病例。40例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75岁,特比萘芬剂量为250mg/d。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开始后5d至18周。主要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及重型肝炎。40例中有3例为衰竭,2例并发血液异常反应;1例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出现静脉闭塞病,接受肝移植后死亡。特比萘芬损害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临床应用特比萘芬前应明确适应证,并评价肝脏功能,应用期间应加强临床观察,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

  • 标签: 特比萘芬 肝毒性 防治
  • 简介:摘要药物性损害在临床上屡有所见。本文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导致损害的常见药物和药物性损害的预防等4个方面对药物性损害进行具体论述。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提高药物性损害的治疗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恙虫病并发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4例恙虫病患者并发损害46例(62.16%),经氯霉素和保药物治疗后均治愈。结论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我们应充分认识恙虫病并发损害的临床特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 标签: 恙虫病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1例20岁女性为乌发自行服用何首乌粉15g/d。2周后,患者出现纳差及乏力;3周后出现尿色加深,肝功能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78U/L,丙氨酸转氨酶(ALT)1121U/L,总胆红素(TBil)100.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T)77.4μmol/L。服用何首乌粉第42天,实验室检查:AST472U/L,ALT755U/L,TBil102.9μmol/L,DBil76.7μmol/L;白细胞计数3.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27×10~9/L。考虑药物引起损害和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大。停用何首乌,给予保、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10d后实验室检查:ALT62U/L,AST73U/L,DBil20.5μmol/L,TBil30.2μmol/L;白细胞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60×10~9/L。

  • 标签: 何首乌 肝功能不全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  目的  阿奇霉素和辛伐他汀合用可致损害,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结论。

  • 标签: []阿奇霉素 辛伐他汀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与药物性损害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了40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同时也确诊了38例药物性损伤患者,对比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和药物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药物性损伤患者不但IgG以及IgM有所提高,并且IgA也有所提高,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IgG以及IgM和IgA均没有提高,两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也不同。结论药物性损伤以及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有助于在临床中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原发性 胆汁性 肝硬化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4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3例病例。对照组给予保治疗,实验组在保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甲状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实验组的DB、TB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指标上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损害患者伴有肝功能不全、甲亢表现,在保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甲状腺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0.12、0.3和0.6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h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组注射LPS后2、6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窦扩张、充血,局灶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1)8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损害

  • 标签: 肾上腺素 内毒素 脂多糖 细胞因子类 大鼠
  • 简介:摘要白电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己烷"等低碳烷烃类有机成分,中毒多见于长期吸入致神经系统损伤,因误服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少见。本文对收治的1例误服白电油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白电油中毒致化学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白电油 正己烷 中毒 化学性肺炎 CT
  • 简介:摘要随着生产工艺、工作环境的改善及个体防护的提升,因吸入毒气或毒液所导致的化学肺炎已少有发生。我们对13名工人在清理磷矿渣过程中引起的吸入化学肺损伤的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征象,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经抗感染、足量激素和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1月后复查10例患者病灶吸收,3例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灶。

  • 标签: 肺炎,吸入性 磷矿渣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疾病的增多,反复住院的次数增加,而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疾病的需要,输注高渗透压的液体不可避免,导致发生化学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化学静脉炎给老年患者带来肢体疼痛麻木和静脉的损伤,不仅增加患者的不舒适、延长住院时间,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护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化学静脉炎的护理进展问题。笔者采用探寻诱发化学静脉炎的因素,总结临床表现和判断标准,最后对化学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现就近年来临床上老年患者输注高渗透压液体发生化学静脉炎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高渗透压 化学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静脉炎的效果。方法56例,82人次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水胶体敷料治疗组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组。从化疗当日输液开始时分别使用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两组病例的换药方法和消毒范围均按护理常规进行,观察时间均为用药后10天内。结果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静脉炎,均取得一定疗效,两组病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均能预防化学静脉炎,同时对已发生的化学静脉炎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效果。具体使用上,二者还有一些区别。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 预防 化学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和微波热疗联合治疗化学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静脉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发生Ⅱ级和Ⅲ级静脉炎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和微波热疗联合法治疗,对照组使用水胶体敷料直接外敷治疗,5天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静脉炎的总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76.8%(2=8.38,P<0.05);5天内总起效率97.7%亦高于对照组74.4%(P=0.027<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和微波热疗联合治疗化学静脉炎的效果显著,疗效较快,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微波热疗 化学性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损害治疗组用护益肺颗粒(3次/d,损害治疗组用护益肺颗粒(3次/d,损害治疗组52例

  • 标签: 临床疗效 所致肝 抗结核药
  • 简介:目的:了解系统红斑狼疮肝脏受累的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系统红斑狼疮患者566例,比较狼疮损害与无损害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并对狼疮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6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中,狼疮损害患者102例(18.02%)。狼疮损害患者与无损害患者相比IgG较高[(18.65±8.64)g/L比(15.80±7.14)g/L,P〈0.01],红细胞沉降率(ESR)较快[(22.85±9.30)mm/1h比(19.89±9.70)mm/1h,P〈0.051,系统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较高(13.3±8.4比11.3±6.5,P〈0.05),病程较短[(3.0±4.6)年比(4.2±6.0)年,P〈0.051。给予0.5—1mg/kg的甲泼尼龙和谷胱甘肽治疗后,70例(68.6%)患者在住院期间肝功能好转。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狼疮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神经精神系统受累以及年龄≤18岁。结论:系统红斑狼疮肝脏损害并不少见,对于SLEDAI积分高、病程短、IgG高、ESR快的患者考虑为狼疮本身引起的肝脏损害,使用常规剂量的激素和谷胱甘肽治疗后预后较好.年龄≤18岁及精神神经系统受累是发生狼疮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脏损害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过程中诱发药物性损害状况。方法搜集近7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总结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损害在临床上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药物性损害的药品很多,引起的原因也较复杂,如何合理用药防范药物性损害以及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药物性损害是临床医生应予重视的问题。

  • 标签: 药物性 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