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例使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4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支架取栓术的护理回顾分析。结果脑动脉闭塞的再通率为75%(3例),1例患者因血管重度狭窄且麻醉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栓子无法取出而结束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2例患者完全能恢复正常,1例出院后因严重肺炎死亡,1例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偏瘫)。结论对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快速有效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做好麻醉的管理,术后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规范机械通气的管理、抗凝治疗的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接诊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接诊流程;观察组33例,采用优化的接诊流程.对比两组的接诊时间、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术有效治疗率、救治成功率、溶栓前焦虑得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及溶栓治疗前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超早期动脉溶栓术的有效治疗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接诊流程以病人为中心,切合临床需要,为病人争取了溶栓时间窗和救治机会,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接诊流程;动脉溶栓术;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0-02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早期机械取栓治疗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患者共32例,患者均为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有16例,对照组应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平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平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在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早期机械取栓治疗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证明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急诊溶栓、取栓治疗在神经内科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应用。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实施急诊溶栓、取栓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3%,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治疗干预后患者致残情况的总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治疗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90±0.46)d,而对照组为(17.80±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救治中实施急诊治疗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致残风险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患肢动脉导管注药溶栓治疗,术后继予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注射液等抗凝、祛聚、扩动脉药物治疗,维持6个月以上。诊治期间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溶栓期间监测多项凝血相关实验室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于2.0~2.5,凝血酶原时间(PT)控制于25s以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控制于正常值1.5~2.0倍,纤维蛋白原(FIB)控制于1.0g/L以上,必要时给予药物剂量调整。评价35例患者溶栓总治愈率。结果22例患者在治疗后6~72h患肢血供恢复正常,治愈率62.86%。11例血供得以改善,有效率31.43%,总有效率94.29%。2例无效行截肢手术,无效率5.71%。有效11例中3例股浅动脉全程血栓,溶栓后血栓头端部分溶解,造影示小腿广泛侧支循环形成,临床症状显著减弱,缺血范畴控制;2例溶栓前已有足踝之下皮肤变黑,诊治后坏死平面减少,坏死感染转好;余6例溶栓后部分开通,3例仍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跛行,出院进一步诊治后都改善。结论患肢动脉导管注药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术(MT)治疗成功后强化降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实验组MT治疗成功后血压控制在收缩压(SBP)100~129mmHg,对照组MT治疗成功后SBP控制在130~180mmHg。比较两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 主要终点事件中,两组患者再灌注后24~36h脑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终点事件中,实验组mRS评分0~2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RS评分0~1占比和24~36h NIHSS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及副作用中,两组24h时NIHSS评分、3个月时mRS评分、脑实质内出血率、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卒中恶化率、死亡率和无症状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标准SBP目标(130~180mmHg)相比,强化SBP目标(100~129mmHg)没有较低24~36h CT检查脑出血率,反而减少了mRS评分0~2(无症状和轻症状)者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