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18只中华小型猪平均分为3组,每只猪分别在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随机置人SES和ZES支架各一枚,3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第7天、14天、28天进行OCT检查,测量新生内膜厚度、支架内面积、管腔内面积、新生内膜面积、面积狭窄酉分比和新生内膜覆盖率,比较ZES与S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结果OCT测量结果显示,支架置入7天和14天时,ZES与SES两种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覆盖率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同样支架术后28天时ZES与SES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244.3土282.3umVS136。3土911um,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存任显著差异(94.88%±2。93%VS90.96%±4.35%,P=0.008)。结论任支架置入后1个月内,ZES与SES比较新生内膜增生更显著,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覆盖率更高。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佐他莫司洗脱支架 西罗莫司洗脱支架 新生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我院以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66例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给予常规组传统诊断,观察组采取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狭窄程度诊断情况和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准确率等指标上,观察组改善情况,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A和冠脉造影术检查。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治医师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处理CTA图像。对冠脉疾病诊断中应用AI辅助诊断软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人工智能辅助软件的诊断时间更短。诊断金标准为冠脉造影术,人工智能检测冠脉狭窄和医师诊断冠脉狭窄特异度与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智能和医师诊断冠脉狭窄检测狭窄程度≥25%敏感度与特异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医生诊断结果,冠状动脉396个当中有336个斑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医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能够评估冠脉优势分型和冠脉支架,和医师诊断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疾病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准确性和敏感度较高,使诊断效率大幅度提升。因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仍存在不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临床医师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对疑有冠状动脉损害的12例川崎病(KD)患儿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在静脉麻醉下采用Se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采用Judkin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达冠状动脉口,推注非离子造影剂,同时摄影记录。结果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例患儿,检出9例冠状动脉异常,其中左冠状动脉和(或)其分支受累5例,右冠状动脉受累、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受累各2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不尽一致。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损害位置、形状、数目及病变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良好的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川崎病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256排CT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7~68岁。先行冠状动脉256排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阳性。冠状动脉256排CT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40.00%,特异度98.18%,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81.82%,正确指数38.18%,符合率82.67%,KAPPA值46.2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准确性优于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CT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初筛诊断。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256排冠状动脉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足。方法116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CTCA检查,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作对照,分析1508个冠脉节段,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结果,结果CTCA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灵敏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66%、86.49%、98.04%、90.40%、97.11%。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快速、安全、价廉,有望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64排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式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为临床诊断做参考数据,确保及时为患者治疗,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患者女,33岁。体检发现血压高3年,头晕憋气1年入院。3年前体检时发现右上肢血压24/13kPa,胸部有血管杂音,诊断高血压病,给予卡托普利口服。1年前出现头晕、憋气,劳累后加重,长时间行走、站立可引起双下肢乏力,即来本院就诊,以“多发性大动脉炎”收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23/9kPa,左上肢血压16/8kPa。心界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左锁骨上闻及4/6级收缩期喷射样血管杂音,向颈部、胸前及左肩部传导;右锁骨上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

  • 标签: 颈内动脉支架 置入术 血管杂音 锁骨 迷走神经反射 双下肢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320-slice dynamic volume CT,320-DV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208例怀疑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进行320-DVCT动脉造影检查,之后2~7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320-DVCT动脉造影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于直径≥3.0 mm的支架,其图像优级率和成功率明显高于直径<3.0 mm的支架。320-DV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1.30%,特异性95.21%,阳性预测值86.3%,阴性预测值97.07%,准确率94.24%;诊断左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9.29%,特异性96.77%,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6.77%,准确率95.04%;诊断左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89%,特异性92.73%,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6.23%,准确率91.78%;诊断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00%,特异性94.92%,阳性预测值88.00%,阴性预测值94.92%,准确率92.86%。结论320-DVCT动脉造影是目前较新的一种安全无创、有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检查方法。

  • 标签: 320排动态容积CT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并发症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2017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冠脉造影并冠脉支架植入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预防并发症护理)与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并发症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患者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预防并发症护理 冠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3.8%,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的71.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施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入院,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术,同时血栓弹力图检测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1次/d。1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示二磷酸腺苷的抑制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康复护理干预在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名相关病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配到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当中,分配依据为治疗方法的类型,其中对照组当中患者人数为35人,实验组当中患者人数为25人。对于对照组当中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实验组当中的病患采用综合康复型护理方式。之后再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两组病患的各项数据,具体分析的指标有三种,其一为康复效果,其二为生活质量,其三为护理总体满意度。结果经研究显示,实验组当中病患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对照组当中病患的评价指标。同时P值小于0.05,因此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综合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护理工作当中的有效应用,既可以提升病患的康复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可以说,该种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 护理干预 研究
  • 简介:摘要1例39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前降支置入1枚支架。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口服、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 d后患者自行停用替格瑞洛,停药3 d后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考虑与停用替格瑞洛有关。予患者血栓抽吸术,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无残余狭窄,血流恢复通畅。术后继续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后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抗凝药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替格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