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董桥没有我们的经历,我们则没有他那种唯美的文学感受。他是轻松自在的,他完全不妨把自己从事的文学理解成一把音质超群的瓜内利小提琴。对社会性创伤缺乏体验的董桥,根本没必要在文字里夹杂些我们始终想夹杂进去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行,我们的经历、记忆和置身的环境,决定了我们无法具备对文学的超然心境。我们以为文学天然是要载道言志的,而董桥他们却认为文学有着固有的轻灵,本不必承受如此之重。在没有亡国之恨的时代,隔江传来的“后庭花”,原本就是艺术的正音。但内地作家则觉得文学仅仅是文学,是一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他们想通过文字证明别的东西:思想家、经济学家、宗教裁判家、人格大法官、社会良心的义务巡警等等。我们的文学总体上仍是一种题材的文学,而董桥们则更注重体裁。换句话说,我们强调的是写什么,他们讲究的是怎么写。文学对于董桥们依旧是一门传统手艺,对于某些内地文人(现在已扩展到艺人)则恐怕已成为一种“厚黑”的手段。因为参照董桥文章提供的“手艺标准”,我们会发现,国内媒体上的大量喧嚷,确实有在文学底线之下狂欢之感,南郭先生正大行着其道呐。面对董桥@周泽雄
简介:<正>在上期我们评选出100名读者赠送全年《教师之友》后,还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得到我们赠送2001年杂志的贵州绥阳县温泉镇和平教学点谭泽富老师在信中说:我怀着愉快而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回信。当我收到你们给我寄来的两本11期《教师之友》和100元汇款,顿时激动得不知向你们说什么才好。你们在百忙中给我的回信,我反复阅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给我的厚爱和关心,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使我终生难忘。我现已是年过半百,头上银发也悄悄钻出了许多,接近残烛之年,烛光也渐渐暗淡下去。我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觉得愧做一名教师,虽说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27个春秋,却未做出明显的成绩,心里感到非常遗憾。自从订了《教师之友》,通过学习,受益匪浅,从中受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