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本文试图在羊急性心梗模型上建立miRNA表达谱,为LVAD治疗急性心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小尾寒羊经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心脏不停跳植入FW-2型轴流泵,连续卸负荷循环辅助3天。取出的心脏用组织染色法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miRNA表达谱。结果对照组动物实验共进行7只,其中3只造模成功。LVAD组动物实验共有5只,其中3只成功。miRNA测序结果共发现已知miRNA成熟体152个,新miRNA成熟体1582个。卸负荷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差异表达,其中oar-miR-19b(上调)和oar-miR-26a(上调)得到RT-PCR验证,与芯片结果相符。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miR参与调节的功能及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利用FW-2型轴流泵成功地对急性心梗的羊进行了3天的循环辅助,证实LVAD可有效减轻心梗程度。成功地建立了急性心梗和LVAD干预的miRNA表达谱,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表达谱可用于探索未知的miRNA,并研究它们参与急性心梗反应的调控机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梗并发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2021年3月的96例老年急性心梗并发心衰患者分为2组,即综合护理组(48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48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负面情绪,护理前2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HAMA、HAMD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的总满意度95.83%高于常规护理组的总满意度79.1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心梗并发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为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阐明本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本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心梗后临床特征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医师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为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阐明本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本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心梗后临床特征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医师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梗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8例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基础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基础护理组进行常规措施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经治疗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91.5±2.1)分,基础护理组的生活能力评分为(71.4±2.2)分。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3%(1/19),基础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6.8%(7/19),基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优质护理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梗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起于2021年6月,止于2022年8月,研究期间入选患者数为84例,均分成2组,单组42例,即对照组(常规急性心梗病情护理),循证组(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回顾性收集2组病人各项功能指标,分析2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情况,对比2组并发症率、护理有效率。结果:干预前病人情感、生活、健康相关质量评分较低,干预后循证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2组相较P<0.05;干预前2组病人情绪和疼痛评分均不理想,干预后2组循证组病人情绪评分、疼痛分值更低,2组相较P<0.05;循证组护理后并发症率更低,有效率更高,2组相较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梗患者中可优化住院和预后生活质量,缓解心前区疼痛症状、焦虑、抑郁情绪,有效率高、并发症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护理中的风险评估,旨在识别潜在危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法:采用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对患者病情、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及护理环境的全面分析。通过护理评估工具,如风险评估量表,定期监测并记录患者的风险等级。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因素,如跌倒、压疮、感染等,制定个性化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床边护理、定期皮肤检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结果:通过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康复速度加快,满意度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操作更加规范,整个护理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同时也促进护理团队的专业成长和协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应持续加强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