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利用数字标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经过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心绞痛改善及血脂水平产生了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安全、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能够降低血脂,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14岁儿童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评价其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2011—2014年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PDMLs)、单焦点框架眼镜(SVLs)的217例儿童就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取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镜片类型等相关信息。使用的周边离焦镜片为非球面设计,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DMLs、SVLs组各44例,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分析。2组儿童近视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结果:PDMLs组2011—2014年期间每年屈光度进展分别为(-0.85±0.43)D、(-0.60±0.35)D、(-0.64±0.26)D和(-0.53±0.28)D,SVLs组分别为(-0.82±0.42)D、(-0.79±0.44)D、(-0.61±0.40)D和(-0.58±0.33)D。PDMLs组中约59%(26/44)的儿童屈光度进展未超过2.00 D,略高于SVLs组(50%,22/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12)。对基线屈光度、年龄分组后,2组儿童屈光度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每年屈光度进展与年龄(β=0.06;标准误:0.01;95%CI:0.03,0.09;P<0.001)、镜片类型(β=-0.09;标准误:0.05;95%CI:-0.19,-0.01;P=0.04)相关。结论:与单焦点镜片相比,该设计类型的周边离焦镜片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支气管哮喘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4、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4、IL-10水平均升高明显,TNF-α水平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以及P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以及PEF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海南省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海南省2007至2016年出生的914 520名新生儿的干血斑使用荧光斑点法进行G6PD活性筛查。初筛可疑标本召回使用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GPD)比值法进行确诊,对2016年确诊为G6PD缺乏的患儿的3 012份干血斑使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海南省10年间在914 520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36 314例,确诊了26 370例G6PD缺乏,发病率为2.88%(26 370/914 520)。以民族划分,汉族人群G6PD发病率2.80%(21 688/774 555)。黎族人群发病率3.45%(4 292/124 419),黎族和汉族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61,P=0.000)。苗族人群发病率3.31%(212/6 401),苗族和汉族发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04,P=0.013)。其他民族人群发病率为1.95%(178/9 145),与汉族发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在3 012例G6PD确诊病例中共检出13种基因突变,其中c.1376 G>T、c.1388 G>A、c.95 A>G和c.1024 C>T突变合并约占91.74%。其中经基因测序发现16种基因型以外的2种突变,即c.86C>T和c.1311C>T。结论海南省新生儿人群G6PD发病率高,G6PD发病有民族和地域差异。海南省人群基因突变主要以c.1376G>T、c.1388G>A、c.95 A>G和c.1024 C>T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对下颌后牙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进行下颌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GBR以及种植时间分为对照组(未植骨)、植骨同期种植组和植骨延期种植组。于最终修复后即刻和10年随访时拍摄的X线片上测量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计算边缘骨吸收。修复后10年复查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龈乳头高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植骨同期种植组和植骨延期种植组分别随访到26、32、13例患者,58、76、26枚种植体;随访时年龄分别为(46.5±9.9)、(45.5±10.7)、(58.3±6.4)岁,随访时间分别为(11.2±0.7)、(11.1±0.8)、(11.1±0.9)年;种植体10年存留率分别为100%(58/58)、100%(76/76)、100%(26/26);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91±0.28)、(0.84±0.27)、(1.01±0.27)mm,植骨同期种植组与植骨延期种植组边缘骨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龈乳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后牙区使用自体血混合颗粒状骨粉的GBR同期或延期种植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长期影响与未植骨者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加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21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52例;中位年龄62 (52,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183例,3分35例;吸烟史80例,腹部手术史33例,高血压病61例,糖尿病28例,心脏病26例;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82例行LRC,136例行RARC。手术采用从右至左先清扫盆腔淋巴结再行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方式。保留输尿管周围血供及周围腹膜,采取筋膜内方式切除前列腺,取30 cm回肠末段利用切割闭合器制成U形新膀胱,然后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尿道残端与两侧输尿管,术中使用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与导尿管一起引出体外。评估围手术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总体手术时间为281 (229,400)ml,术中出血量为200 (100,480)ml,术中输血24例,住院时间15 (13,22)d,11例(5.0%)术中出现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2(1,3)d,进固体食物时间4(3,5)d。术后30 d内总并发症为61例(28.0%),术后30~90 d总并发症为81例(37.2%)。所有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 (14,24)枚,淋巴结阳性21例(9.6%),切缘阳性6例(2.7%)。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a/T1/Tis期48例,T2期134例,T3期36例。218例中位随访时间33.0(20.6,48.2)个月,77例肿瘤复发,55例死亡,其中39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5.4%、62.4%、66.4%。结论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能很好地应用于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术后肠道及新膀胱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远期肿瘤控制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的方式研究,在临床运用根管牙髓治疗方式的过程中,重复多次进行治疗与一次性完成治疗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始自2019年1月止在我院口腔科内部接受治疗的200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多次治疗组以及单次治疗组。两组内疾病患者各100例。在此基础之上对两组疾病患者在经过根管牙髓治疗方法进行资料以后的实际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相互对比。结果根据两者相互对比后的最终结果可以得出,在实际运用根管牙髓治疗方法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国,运用多次治疗的方式能够起到相对更高的治疗效果,而且相关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也会存在明显的降低,最终两者之间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运用根管牙髓治疗方法对口腔科内部牙体牙髓相关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多次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相对更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面也能够符合预期,正因如此在对该类型疾病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时,可以推广并优先运用该项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切开取石术治疗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在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在对两组患者术后5个月梗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干预,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术后各项指标改善桥情况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是能够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首日剂量为0.50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75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50~2.00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29±0.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67±4.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86±0.35)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中,2例(1.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19%)散发型血管瘤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瘤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瘤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各类型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有明显疗效,与血管瘤分型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中长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并行无髓后牙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的患者进行回访,从颜色、形态、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完整性、继发龋5个方面对未脱落的修复体进行评价。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计算修复体5年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49例,年龄(38.8±10.2)岁,共计101件全瓷嵌体冠,随访(62.8±12.0)个月。101件修复体中5件脱落,2件折裂,1件边缘发生继发龋。93%(89/96)的修复体形态评价和95%(91/96)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评价为修复体效果理想,38%(36/96)的修复体颜色与基牙一致。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93.0%(95%CI:87.9%~98.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修复体材料、牙位、性别以及颌位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8,P=0.349;χ²=0.64,P=0.422;χ²<0.01,P=0.957;χ²=0.69,P=0.407)。结论本组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5年临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