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果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观察组给予果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以两组患者痤疮总积分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痤疮总积分为(1.11±3.6),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痤疮总积分(3.22±2.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结论果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作用在+Gz所致的咬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重为200-250克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7只.A组用特制的固定装置固定5min,B组固定于动物离心机的转臂上,加速度曲线为梯形,G值增K率约为0.5G/s,+10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间隔+1Gz60s,连续5times/d,4d/wk.共3周.离心后测定咬肌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A组相I比.B组咬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SOD含量未见变化.结论:增多的自由基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之间平衡失调在咬肌发生病理改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ERp29、MPO的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ICP孕产妇作为ICP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因胎位不正及社会因素等原因选择剖宫产的8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TBA、AST、ALT水平及胎盘组织ERp29、MPO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P组血清TBA、AST及A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ERp29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MPO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p29、MPO参与ICP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该病治疗的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初诊未治的MPO-AAV患者36例(MPO-AAV组),另选年龄、性别与MPO-AAV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6例(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FCM)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别检测所有受试者中性粒细胞胞内MPO水平和MPO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MPO、补体C5活化片段a(C5a)水平及MPO-AAV组患者MPO-ANCA。采用修订的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V3)对MPO-AAV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MPO-AAV组中性粒细胞胞内MPO mRNA表达水平、血清MPO和血清补体C5a水平显著升高[MPO mRNA:30.2±11.5 比 1.9±0.6,P<0.001;MPO:(112.0±68.7)IU/L比(87.4±22.9)IU/L,P=0.01;补体C5a:(187.3±90.3)ng/ml比(107.3±31.1)ng/ml,P<0.001],而中性粒细胞胞内MPO水平显著降低(平均荧光强度1 343.3±723.4比2 868.0±1 136.5,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胞内MPO mRNA表达水平与MPO-ANCA阳性、血清MPO水平呈正相关(r=0.537,P=0.001;r=0.358,P=0.0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胞内MPO mRNA表达水平与MPO-ANCA阳性呈正相关(β=0.695,P=0.006);中性粒细胞胞内MPO水平与MPO-ANCA阳性、血清MPO、血清补体C5a水平呈负相关(r=-0.335,P=0.046;r=-0.372,P=0.026;r=-0.57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胞内MPO水平与血清补体C5a水平呈负相关(β=-0.374,P=0.043);BVAS-V3与中性粒细胞胞内MPO mRNA、MPO-ANCA阳性、血清MPO、血清补体C5a呈正相关(r=0.598,P<0.001;r=0.599,P<0.001;r=0.537,P=0.001;r=0.415,P=0.012),与中性粒细胞胞内MPO水平呈负相关(r=-0.342,P=0.04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VAS-V3与中性粒细胞胞内MPO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β=0.511,P=0.002)。结论MPO-AAV中性粒细胞胞内MPO的合成和释放活性均显著增强,MPO-ANCA阳性和补体C5a可能分别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内MPO的合成与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内MPO的合成活性是影响血管炎病情活动度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8例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进行分析测定,对两组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出血量、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定发现,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对照组大于观察组(P<0.001),观察组收缩频率及活动力均较对照组低(均P<0.001);对照组出血量为(286.71±56.38)ml,观察组为(597.84±87.62)ml,观察组出血量更大(P<0.001);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平滑肌组织中GPX1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NF-κB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对子宫平滑肌中GPX1水平及NF-κB水平进行有效调节,能够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进而抑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白酒和高脂对大鼠的损伤作用压VitE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灌胃白酒及喂饲高脂饮食的方法,观察脏器系数的改变和血清中MD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结果肝脏的脏器系数在高荆量酒精、高脂组及高脂联合中剂量酒精组差异有显著性,高脂加中剂量酒精组和中剂量酒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心脏的脏器系数只在高剂量酒精组有统计学意义,肾脏的脏器系数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DA含量与肝脏的脏器系数改变趋势一致,VitE使MDA、Glu、T-CHO、TG下降,随着胃饲时间的延长,血清中Glu、T-CHO、TG逐渐递增,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剂量酒精、高脂及高脂联合中剂量酒精对大鼠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高脂加重了酒精对肝脏的损伤,而高荆量酒精对心脏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引起自由基损伤有关,VitE对其损伤作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观察重复+Cz作用下大鼠肺,心,肝,肾等脏器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心,肾线粒体MDA含量,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将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n=10):+1Gz组,+10Gz组。离心机暴露条件:+G增长速率0.5G/秒,峰值持续时间30秒,间隔1分钟,5次/日,3日/周,共3周。末次离心机暴露后次日,将大鼠断头处死,于冰浴上速取肺,心,肝,肾制备匀浆及心,肾线粒体。检测MDA,GSH的含量及SOD活性。表明与+1Gz组比,重复+10Gz暴露后,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匀浆及肾线粒体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心,肾线粒体GSH含量无明显变化。重复+10Gz暴露3周后,导致了心肌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肝匀浆,肾线粒体氧自由基代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就诊的酒精性脂肪肝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降脂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TC及血清酶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
简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检测到α、β/δ和γ四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s)mRNA水平的表达,并且显示PPARs激活剂一不饱和脂肪酸、前列腺素J2和非PPARs激活剂-饱和脂肪酸对三类PPARsmRNA水平的表达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