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和颈胸一体热塑体膜固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位年龄46(29~68)岁]的锁骨上下区靶区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其中19例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网罩组,128次CBCT图像),21例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颈胸一体膜组,143次CBCT图像)。分析2组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应用公式计算临床靶区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值。将所有患者分成体重指数(BMI)<24 kg/m2组(13例,86次CBCT扫描)和BMI≥24 kg/m2组(27例,185次CBCT扫描),分析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1.78±2.40) mm和(2.26±1.91) mm(t=0.687,P=0.496)、头脚方向:(2.88±2.44) mm和(2.29±1.89) mm(t=2.249,P=0.030)、腹背方向:(2.48±1.79) mm和(1.66±2.00) mm(t=0.998,P=0.325);在矢状面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91±0.61)度和(0.67±0.5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01)。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的平均值分别为3.65、4.61、3.11 mm和2.32、1.97、1.63 mm,三维空间位移d的平均值分别为7.36 mm和4.03 mm。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锁骨上下区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的PTV外放边界值分别为6.1、8.9、7.5 mm和7.0、7.0、5.5 mm。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患者在3个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3~0.938,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患者,相比头颈肩网罩固定,使用颈胸一体膜固定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更小,而且对肩锁关节的体位固定效果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9年3月的66例因脑卒中致单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联合治疗组采用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Berg平衡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步行能力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总有效率、Berg平衡表评分(BBS)、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结合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较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及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1.10-2022.9期间收治的7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格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n=35)实施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手段康复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合理应用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上下肢体功能,促进患者行动能力不断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下睑松弛患者在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对瘢痕评分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美容缝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瘢痕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瘢痕评分明显更低(P<0.05),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在上下睑松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瘢痕形成,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本文报告1例上下颌牙龈同时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冶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包括原发灶令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加温方式对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各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身下组48例、身上组48例及联合组49例),分别使用身下型加温毯、身上型加温毯、联合身上身下型加温毯,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时、手术开始时及开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的鼻咽体温,比较3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患者温度舒适感、寒战躁动次数、寒战评分及术后复苏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手术期间患者体温波动呈现"两降两升"过程,体温下降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及开胸转开腹时出现。联合组体温下降幅度低,上升速度快,从麻醉诱导开始后各时间点平均体温高于身上组及身下组(均P<0.05),低体温发生率为4.08%(2/49),低于身上组的22.92%(11/48)及身下组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397,P=0.025)。身下组在麻醉诱导时及手术结束时平均体温分别为(36.52±0.18)、(36.31±0.35)℃,高于身上组(36.44±0.15)、(36.13±0.32)℃(t值为2.393,3.723,P<0.05)。联合组温度舒适感得分为(7.81±0.52)分,高于另两组(F值为19.962,P<0.01),复苏期寒战次数、躁动次数、寒战评分低于其他2组(F值为8.186、6.705、4.051,均P<0.05),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分别为(15.90±2.97)、(31.47±4.42)min,均低于另两组(F值为69.094、114.549,均P<0.01)。结论在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联合加温可快速实现患者体温上升,以抵消患者术中体温下降阶段的热量丢失,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平稳,减少了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和躁动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温度舒适感,缩短了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复苏,从而减少术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结合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统计两组肢体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训练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