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置入中心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导管规格、穿刺技术、穿刺手臂等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否肿瘤疾病、穿刺次数、穿刺静脉、维护周期等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和留置时间均是影响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与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和方法以及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对策,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导管 血栓风险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伴随多种并发,如血栓性阻塞,影响疾病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文首先分析PICC血栓性堵塞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性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PICC(静脉置入中心导管)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建立PICC门诊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在导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应用PICC专科护理门诊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置管安全。

  • 标签: PICC 专科护理门诊 导管管理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对静脉留置中心导管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以避免相关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相对于常规护理,优势明显,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提升治疗效果,深度患者认可。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性护理 策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不同送管方法经静脉置入中心导管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且需实施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转颈法,另予以观察组患儿当导管顶端到达肩部时,将辐射台倾斜30o,作穿刺上肢向头上举与平台呈30o,送至导管。观察比较两组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作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时采用当导管顶端到达肩部时,将辐射台倾斜30o,作穿刺上肢向头上举与平台呈30o,送至导管,可提高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成功率,降低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儿 颈内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以及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使其自主采取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了提高中心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发生率,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置管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中心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108例肿瘤患者采用两种化疗路径,PICC组(A组)54例和一般周围静脉留置针组(B组)54例,分别观察两组留管时间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PICC组无一例出现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留置时间长,对照组9例出现静脉炎,6例发生导管堵塞,留置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组穿刺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首选静脉输入方法。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患者化疗
  • 简介:总结22例B超引导下置入中心导管的配合与护理。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静脉导管型号,置管过程与医生密切配合置入,置管后妥善按压穿刺点。18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4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

  • 标签: 超声引导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置入中心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儿科血液病中心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90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予以PICC置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VTE诊断,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08例患儿中发生VTE 19例(2.09%),其中13例出现明显症状、6例为无症状性VTE;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例。AML患儿所有血栓均发生于上肢,而ALL患儿约一半的血栓发生在其他部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372,95%CI:1.790~131.993,P<0.05);而化疗前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穿刺部位、穿刺次数、送管次数、感染、导管异位、静脉高营养治疗、导管相关并发等与PICC相关VTE发生无关联(均P>0.05)。化疗药物与ALL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无关联(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是可行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可能与PICC相关VTE发生有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急性白血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共体模式下社区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医共体社区内各站点PICC维护门诊的全覆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杭州市参与医共体模式的10家社区中置入PICC的79例患者和参与PICC维护的67名社区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调查问卷和护士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护士行PICC维护理论知识与操作进行考核。根据社区8个月内PICC推广情况,将PICC维护患者≥40例的3家社区设为推广优势社区,其余7家社区设为推广劣势社区,对比分析优劣势社区间推广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付费方式、行动能力、交通方式、交通费用、接受随访、对社区就诊流程和维护技术满意度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5)。护士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宣传途径、绩效分配、排班方式、家庭医生团队和上门维护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5)。优劣势社区护士PICC并发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行为能力、有无接受随访是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基于医共体模式在社区开展PICC维护同质化培训与管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对置管患者落实常态化随访,简化社区PICC维护流程,加强多种途径宣传,持续提升社区护士PICC并发处理能力,调整绩效分配方案等举措提升护士能动性,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对社区提供会诊支持,同时解决社区PICC维护规定病种报销途径等,可促进社区PICC推广维护。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 医共体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2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为病例组,208例计划拔管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加强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危险因素 护理 感染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安全、带管时间长、能减少静脉穿刺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及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身体部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30例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5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15例记作研究组,对比不同方案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有更低的几率出现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于满意度的对比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让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更好,对临床工作更加满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肿瘤科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食管癌患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化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PICC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5月,此期间收治患者48例,以随机抽签法将上述患者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24,采取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n=24,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的并发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食管癌PICC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可有效预防并发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食管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化疗患者静脉置入PICC输液效果。方法:挑选PICC静脉导管内注药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前瞻性护理,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合并发生率为8.00%(4/50),明显小于对照组(14/5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日常管理中,对肿瘤化疗治疗的病人进行PICC置管监护,可有效降低PICC的置管并发,对医护人员业主评价远好于纯粹的日常管理。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化疗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护理预防白血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后持续渗血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2月到2023年3月收诊的60例白血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为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对不同护理措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置管后渗血发生情况一级、二级、三级、总发生率对比,总发生率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护理前、护理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置管后渗血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明显改善,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 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持续渗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置管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延续护理服务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发率。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用于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置管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延续护理服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