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2016~2021级五年制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及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简体中文版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水平自评问卷,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2个不同阶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四阶段和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开展2次调查,通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别有860名医学生和693名医学生参与了2次调查,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评分分别为[4.7(0.9)分]和[4.6(0.8)分];专业满意度越高的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越高(b=0.225,P<0.001);与低年级医学生相比,高年级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较低(b=-0.147,P<0.001)。2次调查均参与的375名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评分比较,第二次评分[4.5(0.9)分]低于第一次[4.7(0.9)分](P<0.001)。结论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医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所在年级是其医学职业精神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应当继续发挥"抗疫精神"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作用。
简介:摘要循证临床实践是遵循证据的医学临床实践。加强循证临床实践的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循证医学融入临床实践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为其日后开展临床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文以北京大学医学部针对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见习阶段开设的循证临床实践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循证临床实践课程考核和师生座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94.3%(1 522/1 614)的学生成绩为优良,学生对课程内容印象深刻,课程得到了学生认可。循证临床实践课程教学将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紧密融合,有利于循证医学知识在临床见习中的有效应用,为临床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完成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月至12月,选择来自北京市、山东省4家医院的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理学专业学生完成能力量表、护理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887名本专科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参加了调查,完成能力评分为(220.44±41.4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b=0.282, P<0.001)、自我效能(b=0.461, P<0.001)评分越高的学生完成能力越好;与户口所在地为农村和未接受过职业发展课程学习或者培训的学生相比,户口所在地为城市(b=0.087,P<0.001)、接受过职业发展课程学习或培训(b=0.067,P=0.028)的学生完成能力更佳。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户口所在地和职业发展课程学习或培训4个变量共可以解释完成能力评分总变异的50.6%。结论实习期护理学专业学生完成能力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对实习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完成能力产生正向影响。护理教育者可开设相关课程,多关注农村学生,并协助护理学专业学生建立专业情感,培养专业价值观从而强化职业认同并提升自我效能,进一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完成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4月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参与在线学习的2015~2019级1 271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在线学习师生互动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学生在线学习师生互动满意度评分为[12.0(1.0)]分。与师生互动满意度相关的因素包括学生所读年级(r=0.09,P=0.017)、就读专业(r=0.06,P=0.032)、在线学习认可程度(r=0.64,P<0.001)、在线学习适应程度(r=0.50,P<0.001)、团队合作满意度(r=0.39,P<0.001)、课后小测验满意度(r=0.54,P<0.001)、课程预习频率(r=0.20,P<0.001)。学生对在线教学方式"自学+微信答疑"、"微信知识点梳理"、"群聊语音视频"和"群聊消息讨论"的支持态度分别与其师生互动满意度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0.11、0.06、0.10,P值分别为<0.001、<0.001、0.041、<0.001)。结论学生对在线学习师生互动满意度总体较高,师生互动满意度受学生年级、就读专业、在线学习认可程度、在线学习适应程度、团队合作和课后小测验满意度、课程预习频率及在线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在中学生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等对3 44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根据SBQ-R总分分组,≤6分为低自杀风险组,≥7分为高自杀风险组,最终本研究纳入低自杀风险组2 168人、高自杀风险组1 274人。采用SPSSAU 21.0在线统计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高自杀风险组与低自杀风险组在年级、性别2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4,83.737,均P<0.05);在童年创伤经历种类和失眠严重程度2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11,333.998,均P<0.05)。(2)高自杀风险组童年创伤总分[(43.92±10.50)分]高于低自杀风险组[(37.74±6.93)分](F=351.78,P<0.01),高自杀风险组失眠得分[(10.66±5.54)分]高于低自杀风险组[(7.04±4.76)分](F=379.25,P<0.01)。(3)童年创伤总分与自杀风险得分呈正相关(r=0.415,P<0.01),与失眠得分呈正相关(r=0.306,P<0.01),失眠得分与自杀风险得分显著正相关(r=0.399,P<0.01);控制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后,相关性仍然显著(均P<0.01)。(4)路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童年创伤对失眠呈正向影响(β=0.30,P<0.01),失眠对自杀风险呈正向影响(β=0.29,P<0.01),童年创伤对自杀风险呈正向影响(β=0.33,P<0.01);失眠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21%,控制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后,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66%。结论童年创伤和失眠对中学生自杀风险有显著影响,失眠在童年创伤与中学生自杀风险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及时对创伤个体的睡眠进行管理,可降低中学生自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外隐斜视与眼位正常招飞体检学生的远近斜视度及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方法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13 551名,分析其年度视力和屈光度、斜视不合格率趋势。从中选取2019—2020年参加招飞体检的338名高中生眼科检查资料,单纯IXT不伴垂直斜视者69例(IXT组)、眼位正常者114例(正位组)、外隐斜视者155例(外隐斜视组)。根据视近眼位控制能力将IXT组分为控制力强组(55例)和可控正位组(14例),外隐斜视组分为视近斜视度≤-6Δ组(98例)和>-6Δ组(57例)。分别比较控制力强组和可控正位组、视近斜视度≤-6Δ组和>-6Δ组、控制力强组和视近斜视度>-6Δ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及视远斜视度。结果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中屈光度不合格率、斜视不合格率均有上升趋势。不同眼位组近视情况及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93.23、44.94、94.04、365.63,P值均<0.001)。外隐斜视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高于IXT组(P值均<0.05)。正位组近视率、视远斜视度低于IXT和外隐斜视组(P值均<0.05),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IXT和外隐斜视组(P值均<0.05),屈光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可控制正位组相比,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更低,而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2.89,P=0.028、0.012)。与视近斜视度>-6Δ组相比,视近斜视度≤-6Δ组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01);两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较视近斜视度>-6Δ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14.90,P=0.001、<0.001),而两组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民航招飞体检中IXT组学生的近视率、近视程度及视远斜视程度均为最高,外隐斜视组其次,正位组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科高校大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的重视程度、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公选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取定量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南方医科大学2018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69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4份。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学生的选课目的、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收获等与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和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课目的中,因提高综合素质选课的学生对公选课重视程度(4.30±0.73)分和满意度(4.34±0.69)分高于其他选项;在教师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评价良好的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4.32±0.71)分和满意度(4.45±0.62)分高于其他选项;在课程评价中,对课程评价优良的学生的重视程度(4.35±0.71)分和满意度(4.47±0.63)分最高;在课程收获中,学生对课程收获较多的公选课的重视程度(4.75±0.53)分和满意度(4.85±0.36)分最高。对不同特征对象公选课满意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教学形式、教师评价、课程质量及课程收获5个变量对公选课满意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探究式教学形式、对教师评价越高、对课程质量评价越高、课程收获越多,具有这些特征的学生公选课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的中学生开展调查,分析初级心肺复苏普及情况和开展培训的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抽取上海地区6所初级中学共计1078名初三学生,对学习开展了调查培训,并分析了开展培训效果和作用。结果:中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的了解掌握的操作等方面,培训之后都有效地好于培训前,有着统计学上的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高校大学生呼吸道疾病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概率。方法:对本校200例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疾病类型主要为肺结核,占46.50%,其次为肺炎/肺部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各占17.00%、15.00%;其体检和因病就诊比例相差不大,各占54.00%、46.00%;其中抗结核治疗93例,占46.50%,抗生素治疗99例,占48.50%,手术治疗9例,占4.50%;居住环境过差140例,占70.00%;作息不规律、长时间上网、12点之后睡觉184例,占92.00%;有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者88例,占44.00%。一周运动时间低于3小时者150例,占75.00%;滥用药物者60例,占30.00%;焦虑、抑郁症状较为严重者34例,占17.00%。结论:对疾病认知过低、居住环境较差、作息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较低等因素均和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当从这方面加强预防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治疗。方法:抽选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共63例,按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31例,实验B组32例。传统的治疗模式应用于实验A组学生,实验B组学生则在传统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意象对话技术。结果:两组学生中抑郁情绪的出现几率呈现独生子女大于非独生子女,高年级学生大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治疗前两组学生的抑郁情绪表现情况并不存在过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学生的抑郁情绪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趋势,且实验B组学生的抑郁情绪表现状况优于实验A组学生,P<0.05。结论:在存在抑郁情绪大学生的传统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意象对话技术,能够帮助医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强化治疗有效性,改善预后,帮助加快推进学生心态状况的不断向好发展,值得推广。